科联网6月6日讯 第一个由中国独立设计、研发和制造的空间环境基因实验装置即将飞抵国际空间站。
中国高校与美国公司的组合成功绕开阻碍中美太空合作的政策壁垒,被美国媒体专家称为“破冰之旅”。
美国东部时间6月5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6月5日晚间),搭载了中国实验装置的“龙”飞船将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依照计划,实验装置会被带入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实验舱,由美国宇航员在空间环境进行两次对比实验,研究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对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影响。
装置预计将于7月回收。数据将传回北京理工大学科研人员进行后续研究。
2011年通过的“沃尔夫条款”堪称目前中美航天科技合作的最大壁垒之一,中美官方航空合作彻底冻结,两国民间科学合作项目也受影响。
此次,中美两国通过商业合作的方式绕开政治壁垒,将中国的领先技术引入国际空间站,对于中国美双方都是重大突破。
由于中国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得到国际认可,美国航天界与中国开展合作的意向日益强烈,绕开政策壁垒实现合作成为双方的必然选择。
“沃尔夫条款”并不拒绝商业合作,中方高校于2014年向美国负责商业化运营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平台的纳诺拉克斯公司提出了合作意向。
历经多次推迟,克服诸多困难和障碍,这一项目最终于2015年通过美国国会、国际空间站合作方等各项审查,获得美国航天局批准,从而签署合作协议。
业内人士认为,商业模式的中美航天合作,未来可为更多中国科学项目利用国际空间站开展实验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