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通信/计算 > 开源 >

二手车的电商大战将继续 行业核心问题却仍在焦点之外

0
时间:2017-06-16 17:18:53 来源:人民网
[导读]二手电商行业并没有消除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信任痛点并没有因为新交易平台的诞生得到解决。

科联网6月16日讯 6月14日,新浪科技对二手车电商市场的现状进行过梳理。与其他行业不同,由于超低频、获客成本高、交易链条长、交易物为非标品等特性,导致目前的二手车电商在运营效率和服务落地方面,并不比传统二手车商具有优势。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曾经对外表示:“目前二手车处于较快的发展周期,从质量上来讲,二手车属于非标产品,质量难以确定,再加上目前还处于初级市场,无论是商业结构还是经营者都还未进入到成熟阶段。”从行业发展来看,仅通过“烧钱”换取市场份额只是权益之计,而非长远之计。

而在实际情况操作中,部分标榜C2C的交易平台,实际上也存在着大量商家,在实际运营中变相成为了另类的B2C。二手车交易环节只是从线下被原封不动搬至线上。

而更大的问题,在于二手电商行业并没有消除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交易双方信任痛点并没有因为新交易平台的诞生得到解决。

实际上,杨浩涌也曾经“吐槽”过中国二手车交易中存在的信用问题。“这在中国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他表示,在美国买辆二手车,查二手车价格有专门的公司,查询二手车维修信息和事故记录也有专门的公司,最后买了二手车不满意还可以直接退。但在国内目前做不到。

杨浩涌口中“完美”的美国二手车市场,实际上早已为每一辆机动车建立了一份档案,包括下场后的每一次维修、保养、出险等记录。二手车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可以根据档案信息,得出一个公允的价格。类似的体系和标准,中国目前并不存在。

目前,二手车电商平台的通行做法,是自建检测团队。业内人士对新浪科技透露,各家对外宣称的上百项检测标准,实际上既不透明,也没不具有通行性。检测结果也没有打通。

公认的独立第三方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没有行业的统一标尺,汽车的流通黑箱就难以打破。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检测只能依赖于线下实体评估。

业内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二手车行业存在的这些固有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二手车业态上,以互联网面目出现的二手车企是为了颠覆传统的业态,包括买卖的不透明。但当跟传统二手车行业直接对接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这种冲击带来的后果就是以前存在的问题在这些互联网企业身上一样没少,譬如消费者买到事故车、调表车、泡水车等等。对于想颠覆传统交易模式模式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还任重道远。”

相关阅读

阿里收购土耳其电商Trendyol  公司估值7.5亿美元

阿里收购土耳其电商Trendyol 公司估值7.5亿美元

8月15日消息,据外媒Axios报道称,多位消息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团已于上周收购土耳其电商公司Trendyol,并拥有绝大多数股权,目前对该公司更多

2018-08-15 09: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