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后续将组织专家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这当然是一件憾事,不过对我来说,在某种意义上也完全在预料之中,所以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7月2日19时23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后续将组织专家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什么意义呢?就是我们在试验大运力的新型火箭,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所以失败率上升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以前经常宣传中国的航天发射成功率世界最高,这当然很了不起,不过这是建立在火箭运力较小、型号较老的基础上的。把低水平的任务成功重复再多遍,意义也比不上高水平的任务。打个比方,把江南七怪的武功练得滚瓜烂熟,固然是好的,但相比之下我们还是更推崇六脉神剑,即使它时灵时不灵。
去年,我就奥巴马宣布登火星和中国第一次发射长征五号等航天问题接受《环球时报》等媒体采访时,就表达了这层意思。现在回顾一下当时的文章,是有益的。
例如2016年10月23日发表于“风云之声”公众号的《对中国赶超无比焦虑:如何正确看待美国重提登陆火星》:
太空探索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担负着人类存续的重任。
只有从这个根本点出发,才能理解宇航员为什么甘冒生命危险。由于我国的载人航天发展得比较顺利,,只把它看作大国竞争或者劳民伤财。实际上,美苏都曾付出过生命代价。例如1967年1月27日,阿波罗一号指令舱失火,三名美国宇航员格里森、怀特和查菲丧生。同年4月24日,联盟一号降落伞无法打开而坠毁,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殒命。
1969年美国登月时,尼克松为失败的可能准备了一份讲稿:“命运注定,这两位来到月球进行和平探索的人将在月球上安息……别人将会跟随他们,而且必定找到回家的路。人类的探索不会停步。然而这些人是第一批,他们将在我们心中永生。在今后的夜晚,每个人仰望月亮的时候都会想到,另一个世界的一角永远属于人类。”
将来我们的航天活动也可能遭遇失败,比如太空行走时失事,甚至登月后无法返回。我们应该做好心理准备,理解伟大的人类共同事业难免牺牲,以尊敬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