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通信/计算 > 资讯 >

日媒:日本核电出口在薄冰上艰难前行

0
时间:2018-06-08 14:09:32 来源:环球网
[导读]日立制作所在英国开展的核电站建设计划将向前推进。《日本经济新闻》6月8日报道称,英国政府近日宣布与日立达成基本协议。由于英国政府同意

日立制作所在英国开展的核电站建设计划将向前推进。《日本经济新闻》6月8日报道称,英国政府近日宣布与日立达成基本协议。由于英国政府同意扩大支援,此前围绕核电站风险和成本增加而陷入僵局的谈判终于将正式启动。作为一项增长战略,日本政府提出核电出口计划,但是多项计划接连受挫。此次的谈判凸显出,在风险和成本膨胀的情况下,民间企业主导推进核电项目存在极限。

对于日立与英国政府就在英国中部安格尔西岛新建的2座核电站计划达成基本协议,英国能源部长于当地时间4日表示欢迎,称“已进入重要的下个阶段”。日立方面也于5日发布声明称,“确认了此前的磋商成果”。

在现有发电站日趋老化的背景下,担心电力短缺的英国政府对日立的计划可谓罕见地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超过3万亿日元的总事业费中,英国政府将全额负担超过2万亿日元的融资。英国政府与企业联盟将向业务公司出资3000亿日元,并讨论拨出1500亿日元作为风险对策费。

不过反过来看,英国政府的巨额支援显示出民营企业难以主导核电站建设项目的现状。此次的总事业费增至当初预期的2倍以上。这是因为安全对策费用滚雪球式不断膨胀。

2000年代,包括日本在内,世界各国将新建核电站作为能源政策的支柱,这种潮流被称为“核电复兴”。但日本3·11大地震导致福岛第1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潮流为之一变。

由于日本国内的核电站新建计划全面停止,日本政府与核电相关企业通过参与其他维持了核电方针国家的核电站项目来寻求活路。安倍政府提出到2020年基础设施出口比2010年扩大3倍,达到30万亿日元的目标,将核电出口视为与高铁等并居的支柱产业。

不过,除了日立在英国的核电项目外,其他多项核电计划正处在分岔口。三菱重工业在土耳其锡诺普的4座核电站新建计划的总事业费猛增至5万亿日元,比此前预期翻了一倍。三菱重工业的相关人士表示,紧急电源等地震对策费用膨胀,“除非土耳其政府将电力收购价格提高至2倍以上,否则无法盈利”。由于盈利性不透明,企业联盟名单上的伊藤忠商社退出了该计划。

东芝在美国的4座核电站新建计划计提了超过1万亿日元的巨额亏损,旗下负责核电站建设的西屋电气(WH)申请破产保护。

全球的核电站计划相继受挫,如实反映出各国政府夹在确保能源和核电风险膨胀的夹缝中,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日本政府在《能源基本计划》中提出,到2030年将核电在电源构成中的占比从当前2%提高至20~22%。达成这一目标预计需要再启动30座核电站,但目前关西电力和九州电力等合计只有8座核电站。由于日本政府规定核电站的运转年限原则上为40年,因此必须要新建核电站,但《基本计划》并未明确提及新建计划。

另一方面,老化的国内核电站将迎来“废堆时代”。在日本国内难以新建核电站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废堆的技术人员?有声音表示,“希望通过海外的新建项目保证技术”。

核电站新建成本的膨胀将导致电费等国民负担增加,反核运动在英国等国家出现扩大。日立与英国政府的核电站项目在核电政策的窘境和矛盾之中,将进入最终协议的正式磋商。

相关阅读

日本手机拍照为什么无法静音 真相竟然是这个

日本手机拍照为什么无法静音 真相竟然是这个

相信很多人都会疑惑日剧里面为什么拍照全部都有声音,难道不知道静音么?而且买过日版手机的人都知道,不管是iPhone还是索尼手机更多

2017-02-07 13:48:55
全球首株蓝色菊花在日本诞生 被惊艳到了

全球首株蓝色菊花在日本诞生 被惊艳到了

这株蓝色菊花的培育需要三种不同的植物--蝶豆花、风铃草和菊花,研究过程十分困难且耗时。更多

2017-07-28 16:31:15
在家也能护齿 日本推出“smartwhite”的美牙仪

在家也能护齿 日本推出“smartwhite”的美牙仪

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2日报道,日本美容仪器厂商artless推出了一款名为smartwhite的美牙仪,可以通过手机自己在家美白牙齿。在牙齿上涂上更多

2018-05-02 15:06:01
日本研发费用增长缓慢 研究开发大国“地位不保”

日本研发费用增长缓慢 研究开发大国“地位不保”

《日本经济新闻》5月4日报道称,日本企业的研发费用的增长落后于海外企业。从截至2017年的10年的增长率来看,亚洲增长4 1倍,美国增长86%,更多

2018-05-05 09:12:42
日本制造从“山寨”到创新 中国的前车之鉴

日本制造从“山寨”到创新 中国的前车之鉴

中美贸易战这颗子弹,已经飞了好一会儿。随着一波三折的剧情日益推进,人们的信息对称度也在不断提高。不少人对贸易战的认识已经从...更多

2018-05-09 14: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