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就等于不赚钱,这种观念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因为现在农业发展已经越来越完善,农业产生的经济创收也越来越多了。当然不同的农户采用不同的种植和经营管理模式,所产生的经济创收高低也不同。其实影响到农户收入的因素有很多,诸如种植水平的高低、销售渠道的好坏的其实都是表面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户之间掌握的信息不同。有的农户有着丰富的信息来源渠道,帮助他能够更好的判断市场,而有的农户信息来源比较单一,对市场的敏感度比较低,无形中就错失了很多赚钱机会。
许多农户缺的并不是资金和土地资源,而是生产与管理技术。如果他们拥有丰富的信息来源,就可以在农业生产环节作出最合理的职业判断。比如通过对多年各地区农业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制定出适合每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具体细则,包括如何在最佳时间种植各种农作物,如何进行最优化的灌溉,如何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如何在最优时间配种,如何计算出最佳的施肥量等等。
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虽取得很大发展,但产业化程度仍较低,农业产业链各经营主体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市场上还存在着上亿个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在这种情况下,分散农户无论是作为信息提供者,还是作为信息需求者,都缺乏话语权,多是被动地接受市场信息,从而导致了这些农户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比较低,自己所获得的利润也就很小了。
密切关注与农业相关的市场信息以及网络动态,需要大批掌握网络技术、熟练农业经济运行规律、能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及时准确信息的专门人才,但由于农村有知识的青壮年大批外出打工谋生,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很多农户即使拥有了查找信息的渠道,也不会使用,导致错失了很多有利政策以及有利市场环境之下的发展机会。
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逐年增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但是生产当地很可能出现供给过剩现象。如果这些农民对市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将农产品销售与网络销售结合起来,农产品能够多渠道地流通,打破区域禁锢,流通到全国各地,避免每年的农产品剩余浪费,这样也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其实也是提高了农户的经济利润。
农业生产是依赖土地资源靠天吃饭的生产活动,常规技术难以解决和掌控传统农业生产分散、市场波动、灾难突发的特性,因此在过去的传统农业生产中存在对自然环境条件的依附性,导致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普通农户来说,要想把自己的农业事业做大,要想多赚钱,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丰富自己的信息来源,比如多看书,学会上网等等,积极学习如徐玉锁等一类优秀农业企业家的先进经验,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