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通信/计算 > 研发 >

张茉楠: “一带一路”科技类、IT类产业合作空间最大

0
时间:2017-05-23 11:00:32 来源:金融界网站
[导读]IT类产业合作空间最大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顺利召开,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的规格最高的“一带一路”会议,过去的四年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为什么“一带一路”能够受到欢迎?“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国家的对外投资有什么区别?而“一带一路”又将会给中国带来哪些突破?金融界网站推出“一带一路”系列访谈,详解“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张茉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员,主要从事国际金融与国际资本流动、行为金融、经济管理工程、创业型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是国内最早研究创业型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学者之一。

张茉楠: “一带一路”科技类、IT类产业合作空间最大

金融界:我刚好就接着这个问题再拓展一下。您刚刚也提到了,可能要把我们国内的一些产能转移出去。

张茉楠:是产业合作,不是产能,而且不是过剩的产能。我刚才说的实际上是一个产业内部的合作,跟产能没关系。原来提得比较多的过剩产能转移现在引起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不是去谈过剩产能转移,这个从来就没有。因为现在你过剩,其他很多国家会引起更大的反弹,所以更多的还是产业合作。

金融界:从目前情况来看,第一批走出去的一些可能是基建类的投资,这种说法准确吗?

张茉楠:不仅仅是基建,科技类的、IT类的产业合作反而比较多。金融危机期间,比如说很多去海外所谓的购买资源,或者是购买一些廉价的资源储备,这是可能金融危机之前大家都有抄底的心态。

现在,金融危机之后,产业的升级。包括原来我们从国企、央企,现在逐步转移到有资本实力的民企或者是民营资本、以及需要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的企业,比如说现在我们都知道的,像华为、阿里,包括像很多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去跟国外的一些企业或者是去跟国外的一些高技术公司在合作,比如说可能购买一些品牌、技术,或者是在一些战略性投资进行一些合作,不仅仅是基建类。

而且从现在全球的投资和并购的数据来看,金融危机之后,特别是这两年,实际上反而是在一些制造业,还有一些科技类的、IT类的产业合作比较多,基建类的相对来讲是集中于政府的大型项目合作,但是从企业角度来讲,基建类现在是比较少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