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作者Maria称,互联网天然具有使人疏远的属性。研究证明,人们的社交满足感,会随着互联网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呈倒U型发展。在最初使用的1-2年间,社交满足感呈上升趋势,紧接着,从社交媒体获得的愉悦感和连接感会持续下降。
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交媒体让人看不清朋友的真实性格。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在网络上展现理想自我,这与真实形象一定存在落差。越是亲近的朋友,越能意识到社交网络上的形象和真实形象的差别。很多人会把这归结为欺骗和背叛,极端案例就是像Phelan和Heather这样,因为社交媒体而绝交。
其实,人们面对不同的朋友本来就有不同的面,尤其年轻人,很容易被周围的人带动。只不过社交媒体将它公开并且扩大化了。
澳大利亚的社交网络研究表明,相比起不使用Facebook的人,使用Facebook的人更自恋,在社交中的孤独感更强。Facebook上的交流是一种广播式交流,不管是点赞还是评论,都在公开的环境下进行,这使得人们只能进行一种问候式社交。这种弱连接很难减轻人们的孤独感。
对于像Phelan这样接受信息的一方来说,这种广播式消息其实是一种被动消费,她打开社交媒体界面的那一瞬间,就失去了选择权。这种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会降低人的连接感和幸福感。实验证明,看别人的社交媒体界面会让人产生更多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