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美国高级情报研究计划署(Intellig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IARPA)资助了一个非常有野心的新项目 Microns,希望通过解码大脑算法来彻底改变机器学习;近日,这一项目又在 IEEE Spectrum 上发表了其最新进展,它通过逆向工程一立方毫米的老鼠大脑组织以为人工神经网络带来更多启迪,希望解决人工智能的最大挑战之一:「one-shot learning」。机器之心对该文进行了编译,原文链接请见文末。
当今,人工智能可以在诸如国际象棋、围棋和德州扑克这样的复杂游戏中打败人类;在飞行模拟器中,它们可以击落人类顶级飞行员;在更精确的外科缝合手术与癌症诊断方面,人工智能也正在超越着医生。但是在一些其他情况中,一个三岁的小孩又可以轻松击败世界上最高级的人工智能:当比赛涉及的一种学习是如此常规,以至于人类甚至没有意识到正在做它。
尽管每个 Microns 团队都涉到了多个研究机构,但是大部分由哈佛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 Cox 领导的参与者都在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同一幢楼内工作。其中你可以看见在为大鼠准备的「视频游戏」(视频请参见原文链接)里,这些啮齿动物们正进行着忙碌的工作;旁边放着一台如同世上最精准的薄片切片机在对大脑进行切片;在一旁你还会看见全球最快最强大的显微镜。在这些设备和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Cox 认为它们可以完成破译这一立方毫米组织的艰巨任务。
这里试着简单解释一下人类心智强大能力的来源。为了处理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以及让你的身体保持工作,电脉冲在你颅骨中 860 亿包裹成海绵状组织的神经元间闪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长长的轴突,它可以在组织之间穿梭,从而使神经元可以和其它成千上万个神经元进行连接,以此方式,最终形成上万亿个连接。人类的每个体验都有一个对应的电脉冲模式:如我们摆动手指、消化午餐、坠入爱河或是认出一只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