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通信/计算 > 研发 >

多年来被视为社交产品清流的知乎 应该学习怎么利用网络平台挣钱

0
时间:2017-06-16 15:16:32 来源:财经网
[导读]多年来知乎被视为社交产品中的“清流”,最不缺的就是理想和情怀。

科联网6月16日讯 5月15日这一天起,知乎用户发现,这家知识问答社区客户端上的广告突然有点“铺天盖地”的意思——无论是App开屏、“发现”页最上方的推荐栏、知乎Live入场,还是每个独立答案页面的最下方,都出现了横幅广告位,而且全被AI创业公司若琪(Rokid)“包场”。

点击这些广告链接,会跳转到一台智能语音服务设备的天猫购买页面。然而这些广告上的文案读起来既不聪明,也不令人愉悦。

“若琪,今天天上会掉馅饼吗?”“若琪关灯,我要办事!”“若琪,我儿子要有你一半聪明就好了。”

用户每当进入自己回答某个问题的内容页,最下面则总会缀着这样一句:“昨天在卖,今天在卖,明天也卖。”

若琪的用意其实很明显,它想通过有争议的广告语来提升自己的品牌辨识度,结果不幸用力过猛,反而在知乎这片本身就极容易引发吐槽的社区土壤中,成为一个“拉仇恨”的负面角色。在一条“如何评价若琪(Rokid)近期大规模投放于知乎的广告”的问答中,上述这些文案被网友编排成了各种讽刺若琪的段子。网友们并不知道,这次广告文案的制作方是广告圈内名声很响的环时互动——那个帮杜蕾斯做过一系列经典文案的创意团队。

挨骂的当然不只是花钱投放广告的若琪,知乎也算一个。此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知乎是一个“干净”的社区。在对广告产品的开放态度上,知乎一直谨慎,很长时间以来,它唯一的广告位,就是PC端页面右侧孤零零的一个方块图。

5月17日,知乎App将首页底部导航菜单的正中间位置,分配给了一个全新的入口:“市场”。知乎Live、知乎书店、付费咨询(值乎)——三种在过去一年推出的付费产品,被集体囊括于这个入口之内。“市场”这个词,多少也和钱相关。消息一出来,媒体开始用“知识界的淘宝”“知识界的亚马逊”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家公司。

多年来知乎被视为社交产品中的“清流”,最不缺的就是理想和情怀。支撑这款产品形成如此独特气质的,是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创业团队。从知乎的官方吉祥物——一只名叫刘看山的北极狐身上,可以看到它与知乎团队以及这款产品的“呼应关系”:温和呆萌,不急不慢,内心却又很闷骚的“有着文艺心肠的极客男与有着极客诉求的文艺女”。

知识分子创业很容易做出更赏心悦目的产品,这方面他们向来是完美主义者,但是如果与那些每日忙于傻大黑粗项目的创业者相比,知识分子又显得似乎有些太过享受创业,缺乏竞争拼抢意识,同时在怎么挣钱和怎么做好产品这两件事情之间,又有些过度纠结。

但眼下,创立于2010年、今年已经7岁的知乎,不管它是否已经做好准备,都必须要进入到关于“如何挣钱”——这门创业领域的“高阶课程”的学习周期。虽然对外反复强调自己不着急挣钱,但是作为一个已经烧了六七年钱的创业团队来说,不急是不可能的,他们已经很难继续完全心安理得地花着投资人的钱。

这是一件好事。其实过去一两年外界已经能明显感受到,随着用户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以及商业化的进程加速,这个知识分子创业团队正在从过去悠闲的小步慢跑,进入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加速跑的状态。

对于知乎来说,学习“怎么挣钱”的第一课,主题肯定是关于广告,那是现阶段知乎的主要收入来源。“最有希望的还是广告吧。”谈及社群产品在商业模式上的可能性时,知乎的投资人徐新也给出同样的判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