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发布的国产编程语言“木兰”。
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实验室编译团队开发的国产编程语言“木兰”正式发布。
据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称,“木兰”是一种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编程语言,采用了最新的编程语言设计理念和编译技术。开发团队致力于将其建设成“物联网时代的C语言”。
木兰最初是模块单元语言的简写,字面意思是“模块单元语言”。后来,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智伟立即读了《木兰》,觉得用《木兰》更好,而且有很强的中国文化印记。给这样一种国内编程语言命名是最合适的。
据介绍,“木兰”是由编译实验室设计、开发和实现的编程语言,与之相匹配的编译器和集成开发工具也由团队独立实现。这是一种我们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编程语言。
“木兰”被定位为下一代重要应用——智能对象关联的开发语言。它采用创新的灵活演员执行模型(擅长并行计算),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可以使应用程序执行效率翻倍,大大降低平台运行成本。
目前,“木兰”在程序设计教育的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木兰”编程语言的语法更加宽松,更适合初学者学习和掌握,也降低了学习门槛。同时支持仿真和调试功能,不仅可以验证软件中软硬件设计的正确性;同时,它支持跨平台,并与安卓、IOS、Linux和视窗系统兼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很好地支持龙芯(Godson)等国产处理器,并且在未来将支持更多类型的国产处理器。基于《木兰》自主研发的编程软件、人工智能教材和教学设备已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投入使用。
中国科学院继续加大对“年轻硅谷”公益项目的支持力度。到目前为止,《木兰》覆盖贵州、甘肃、江西、湖南、重庆、青海、山西、陕西和四川等18个省市的700所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