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一次跟无人零售联系在一起,是在6月25日于上海举办的"人工智能改变零售"高峰论坛上。当时,主办方深兰科技联合芝麻信用及Nvidia,发布了三款无人智能店快猫quiXmart。quiXmart采用Take go系统,应用了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以及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可实现扫手进店、直接购物、拿了就走、无需结账的无人店全智能化操作。
时隔仅一个多月,阿里自己的无人零售商店“淘咖啡”就呼之欲出了,不仅令人浮想联翩,阿里的无人超市项目是否跟深兰科技有所合作呢?陈海波先生此前曾介绍,quiXmart使用了卷积神经网络和机器视觉对消费者的体态以及商品进行识别分析。他表示,由于人脸易被遮挡,在持续追踪消费者时,体态识别比人脸识别可行性更高,不易跟丢。
他还介绍,机器视觉识别商品最大的挑战在于去背景。店内光线的变化和移动的消费者都会对识别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阿里无人零售团队负责人多马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表示,目前阿里采用的是多路摄像头和传感器结合的方案。多路摄像头的主要作用在于监控店内的情况,同时追踪分析消费者的行为。比如,分析用户拿到某一样商品时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借此帮助商家判断某款商品是否足够符合他们的心意;通过捕捉消费者在店内的运动轨迹、在货架面前的停留时长,则可以指导商家调整货品的陈列方式和店内的服务装置。但和quiXmart不同,阿里无人超市内的商品加购并非通过机器视觉系统来完成的。虽然其货架上也集成了识别系统,但主要是用于记录消费者的行为,比如消费者对某个特定商品拿起、放下了多少次。多马表示,目前在货架上做加购动作是有漏洞的。
据业内人士介绍,采用机器视觉方案的无人零售店,随着店铺面积增大、人流量增多,将对GPU造成巨大的挑战,且识别精度也难以保证。
陈海波先生介绍,为了保证quiXmart无人售货便利店系统的稳定性,在极端天气以及较差的网络环境下也能正常工作,其识别和运算工作都是在本地进行的。天若科技CEO陈维龙认为,本地化可能是必须的,因为这样的空间放在什么地方是无法控制的。网络状态很可能不靠谱,而计算量又那么大,如果放在云端,很大概率会无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