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优客工场上海的办公地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中国参加互联网大会的WeWork创始人亚当·纽曼。
几天前,在北京的一个演讲中,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说,优客现在已经进入36个城市,运营了88个项目,到明年4月份将突破150个,规模正在追上WeWork。
后者提供给第一财经的数据显示,WeWork目前在64个城市建立了200多个空间。但是在中国,WeWork还只有10个办公地点。
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WeWork大中华区总经理艾铁成提到,他们需要找到更多的办公地点,以及建立更好的用户、政府关系,然后再来考虑赚钱的事情。
这家被称为联合办公“鼻祖”的公司,已经进入了全球20个国家。在东亚,中国和日本是他们的重点市场。拓荒阶段过后,刚刚到任的艾铁成需要为WeWork在中国打一场攻坚战。
宠物问题
在供职WeWork之前,艾铁成是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市场部副总裁。再往前是在酒店行业和快消行业任职。
“华特先生当时做迪士尼的初衷是together business ,他是希望有一个地方,孩子跟家人可以真正地在一起。在WeWork,我们是在工作,其实也是在社交,(这里)让大家连在一起。”艾铁成在采访中说道。
采访地点在上海威海路上的一家门店。这是一幢有百年历史的建筑,曾经的鸦片工厂,2016年,WeWork把它租下来,耗时十个月进行设计装修,现在,它的身份是WeWork的中国旗舰店。
WeWork定位于“社区式办公空间”,艾铁成认为,这一定位将他们和其他的创业孵化器、办公空间区别开来。他很喜欢这样的办公室氛围:互动多,气氛活跃。
这样的理念成为每一家WeWork的性格烙印。12月初的一个工作日,记者来到北京一家办公地点,这家略带MUJI风的空间,在大厅的移动工位上,有人在讨论问题,有人在埋头办公,也有不时进入的来访者。
一位前来咨询的人士对记者说,自己的团队有3个人,计划在这里租一间小型办公室,但是,看下来后觉得空间比较“局促”,有些像大一点的咖啡馆,打算再去别家比较下。
而一位此前在SOHO 3Q办公,后来搬至此的创业者认为,WeWork设计感和工作氛围会更好。
在设计上,WeWork希望每家门店的风格是个性化的。公司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他们会根据当地的城市文化,给每家店形成不同设计主题,比如在旗舰店,壁画绘制的是民国年代穿着旗袍的上海贵妇。
不过,对于WeWork一心营造的社交氛围、邻里文化,有的会员存在疑虑。
比如在带宠物来办公这件事上,有人在问答社区知乎上质疑,办公室为什么会允许狗入内?
“七年前,WeWork成立之时,就明确了狗是可以带的,在美国文化里,狗是连接人和人之间的纽带。在中国我们也保留了这项传统。”一位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说,现在允许带的宠物只有狗。
如果想要在“氛围”这件事情上做文章,WeWork将不得不面对中美两国对于社交的文化差异——中国人在社交中更加被动,艾铁成认为,这需要社区团队去调动气氛。
上海威海路的社区团队人士对记者说,相比于美国会员在公共空间开会,国内会员更喜欢在会议室开会,需要为此开设更多的会议室。国内会员下班倾向于回家,可以通过举办晚餐活动来引导会员参与。不过,要让大家用私人时间在WeWork共享晚餐,还是有点困难的。
在将社交树立为核心优势,并且在此基础上盈利之前,这家公司的管理团队的确还需要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社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