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一桩令整个业界吃惊的“联姻”案例,在宣亚国际与映客8个月的努力之下,最终宣布以失败告终,业界一片惋惜甚至幸灾乐祸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种种不解。
二者于今年4月份开始的这段恋情,随着《<宣亚国际品牌管理(北京)股 份有限公司现金购买资产协议>之终止协议》的签署宣告结束。宣亚国际没能完成“回转寿司”般的收购套路,映客也未如外界所传“借壳上市”,这带给了业界诸多关注与疑问。
到底映客还有没有机会完成资本证券化之路?直播市场的格局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映客创始人奉佑生下的这盘棋中,是否设置了合并不成,下一步该如何走的步骤?
联姻失败早有征兆
12月15日晚,宣亚国际发布了《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暨公司股票复牌的公告》,此公告犹如一枚深水炸弹,整个互联网瞬间炸开了锅。甚至有好事者称,映客这回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此前,映客估值为70亿,宣亚国际市值为72亿,但2016年映客营收却达到了宣亚国际近5倍,由此这起收购案被扣上“蛇吞象”的帽子。随后9月份公布的交易细节更是引起了业内诸多猜测,一度被质疑有更多不为人知的“猫腻”。此次交易中映客估值约为60.6亿元,宣亚国际拟以28.95亿元现金收购奉佑生、廖洁鸣、侯广凌、映客常青、映客欢众和映客远达合计持有的北京蜜莱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48.2478%的股权。
或许是为了避开证监会复杂的审核流程,增加成功概率。在宣亚没有足够的资金情况下,收购映客所使用的部分资金来自创始团队之手。但这样操作,交易完成后映客团队持有的宣亚国际股票已经超过目前其实际控股人。这一度引来不少人质疑,映客是在自己出钱买自己,装进宣亚国际后借壳上市。
历经8个月之后,这桩精心设计的复杂而又巧妙的“联姻”,突然宣告失败,引起业界各种热议。在证券界行业人士看来,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政策风险,映客和宣亚的案例很难获得顺利批复。
“宣亚自己钱不够,通过向大股东借钱收购映客的做法,并且拥有罕见的对赌设计,这在A股市场十分罕见。”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在乐视等公司的风波之后,随着证监会逐渐加强监管,类似的合并案例遭遇滑铁卢也在情理之中。
更为惨烈的结局或许还不止于此,宣布收购失败之后,宣亚复牌后的股价下跌存在很大可能性。而对映客来说,大半年过后的市场格局也发生了不少改变,当初为了实现上市而做出的各种妥协,是否会给业务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直播行业正在迎来集体的转型之路,这是业内共识,映客定下的主攻方向是娱乐化,包括重金打造“樱花女神”和“映客先生”两个超级IP。实际上,商业直播需要平台、网红资源,直播平台变现离不开商业平台,这也正是映客当初希望与宣亚国际走到一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