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终,坐标北京,时间下午15时。
正在电梯里忙着打电话的陈惠鲁,周末刚出差回来,此刻又在布置周三出差的事宜。如同众多的创业者一样,这样的行程已成为他的日常。
作为一名无人货架创业者,陈惠鲁没想到,变化会如此之大。一年前的年末,他还处于早期项目的高丢损率的烦恼中,思考如何降低损失。
谁曾想,无人货架却悄然成为了资本界的新宠儿。从刚开始满腹争议到后来的疯狂融资,这一领域真正迎来了集中爆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至少有超过50个玩家入场,从8月集中融资时,三个月内已经涌入的资金至少超过30亿元人民币。
也正因为这样,陈惠鲁面临的焦虑与烦恼,逐渐发生了变化。
如今,新的一年即将启程。作为一名早期的无人货架创业者,他总结自己的2017,“我从不认为,无人货架是一个风口上的生意,而是需要精细化经营。”他说道,虽然疯狂融资让无人货架迎来了关注,但也带来很多焦虑之事。
那么,是什么事情让他如此焦虑呢?猎云网对此进行了专访,呈现出无人货架行业创业者2017一年来最真实的感受。
焦虑之爆发前:高丢失率成为行业痛处
在他看来,他的焦虑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无人货架集中爆发前的三个阶段,即爆发前、爆发时、爆发中。
2016年10月,马云现身云栖大会,提出新零售的概念。自此,新零售这一概念深入创业者的心中,无论是像阿里、京东这样的巨头的线下布局,还是新兴出现的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等业态,都被冠以“新零售”之名。

此时的北京,并未出现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货架,陈惠鲁便是最早在北京进行创业的公司。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之所以选择无人货架这门生意,就不得不提及他之前的经历。
2014年开始,陈惠鲁先开始在高校做熟食店,做O2O配送。在发展过程中,他发现销售货架零食还不错,就开始在高校做起来。而后,他觉得办公室场景可能是无人货架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