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财经 > 金融 >

张小燕中国机构投资者应该如何努力

0
时间:2020-01-10 17:26:00 来源:秦巴娱乐
[导读]张晓燕:中国机构投资者该如何发力?|中国|张晓燕|金融

张小燕:中国机构投资者应该如何努力?

作者张小燕(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学院副院长)

2020年,中国机构投资者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美元大关,中国居民的财富也在迅速积累。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历史机遇。中国股票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仍然由散户投资者主导。从营业额来看,个人投资者约占总营业额的80%。然而,由于个人投资在信息收集、处理和决策方面的能力较弱,个人投资者根据自身能力在资产配置方面往往回报率较低。然而,机构投资者不仅在资产管理技术方面更加专业,而且具有更高的风险控制水平和更高的资产配置效率。从各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来看,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个人投资者逐渐转向机构投资者。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未来潜力巨大。

与此同时,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也面临三大挑战:第一,监管转型的压力。第二,中国金融对外开放带来的外资竞争。第三,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技术升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机构投资者未来应该如何行使权力?作者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高校未来的应对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政府监管部门的整体指导。中国保监会原党委副书记周李嫣、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宋庆和作者的文章对此做了解释。这三篇文章从监管政策的背景出发,强调了中国机构投资者需要遵循的基本政策方向。

第二,要加强投资策略的研发,为居民提供更丰富的产品选择。居民的风险偏好丰富多样,这意味着投资者对不同风险的产品会有不同的需求。一方面,机构投资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开发不同资产类别的金融产品,如股票、固定收益、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外汇和大宗商品。对冲基金投资请参考上海金融高等研究院洪雁教授的文章,私募股权投资请参考招商银行首席投资官樊华博士和伦敦大学学院副教授斯塔尼米拉·米尔切娃的文章。另一方面,在同一资产中可以开发不同的策略。例如,从其他国家股票市场的历史经验来看,机构投资者将从积极管理高利率投资产品转向被动投资低利率投资产品。在被动投资中,除了市场指数和行业指数产品外,要素投资产品也是丰富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拥抱金融技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努力提高资产管理效率。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号文件,明确指出金融科技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合理利用金融科技丰富服务渠道,提高产品供给,降低服务成本,优化融资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使金融科技创新更好地惠及民生。许多华尔街金融机构正在使用金融技术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最新研究还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确实可以显著提高中国股市的资产配置效率。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将继续增长,这将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