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董登新:为什么家庭金融会进入“快钱”阶段?
作者董登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中国新西兰精卫特聘专家)
2020年1月3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市场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有效发挥财务管理、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养老保险业务,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长期资本市场资金。“长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开发了太多的短期或超短期产品,以迎合投资者对“短期投机和快速盈利”的投机偏好。然而,中长期投资产品供应严重不足,品种极其匮乏。为了维持和增加家庭财富的价值,许多家庭选择囤积房屋,一些家庭进入股票市场与机构抗争。但是,由于家庭资产配置单一且过于集中,容易导致投资失败和高风险,不符合家庭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实上,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家庭收入的增长将会加快,保持和增加家庭财富的愿望将会更加强烈。如何指导家庭财务管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国家教育任务。它需要金融机构的教育和指导,但也需要金融机构开发长期金融产品或资产管理产品(包括公共股权产品),以其实力满足普通人,为家庭理财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回报。
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这是社会分工的基本逻辑。当中国股市90%的交易量由散户完成时,美国股市90%的交易量在机构间完成。相应地,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典型的“零售市场”,牛市通常在一次交易中走到一起,在半年内结束。熊市一哄而散,沙子散落,最终形成多头牛和多头熊的市场格局。相反,美国股市是典型的“机构市场”,牛市缓慢而从容地上升,牛市的持续时间一般可以达到10年左右。美国熊市又短又快,其长度几乎与中国牛市相同。
美国家庭财务管理总是把“养老金目标”放在首位。他们不囤积房屋或投机股票。那么,美国家庭的财富在哪里?根据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发布的最新数据,美国家庭财富的分布约为1/4,其中房地产(自有住房)占1/4,私人养老储备(不包括社会保障)占1/4,以公共资金为主的证券投资占1/4,持有银行和保险产品占1/4。
美国有3亿人拥有私人养老金储备(不包括社会保障),总额接近30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150%。这正是美国人不囤积房屋、不投机股票甚至不存钱的原因。这也是美国人透支和购买信用卡的信心。与此同时,在30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储备中,约有10万亿美元直接由公共基金持有,约占美国公共基金净值总额的50%。
这是美国资本市场上两个最强大的长期机构投资者:第一,30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第二是超过20万亿美元的公共资金。这两者构成了美国十年来“慢牛”的两大支柱。另一方面,美国股票也为美国的私人养老金和公共基金筹集提供了长期增值机会。这是一个积极的激励和良性循环
2019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中国积极应对本世纪中叶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涵盖2022年前的短期、2035年前的中期和2050年前的长期。《规划》首次提出“稳步增加老年人财富储备,完善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全体人民的福祉”。这是中央政府文件首次提出“养老财富储备”这一特殊概念,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信号。
中国保监会最近发布的《意见》是对这一中长期规划的具体政策回应。中国保监会提出:“有效发挥金融管理、保险、信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养老保险业务,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长期资本市场资金。“
简言之,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开发大量中长期投资产品,以满足家庭金融需求,包括银行金融产品、保险产品和信托产品;同时,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各种健康养老保险业务。一方面,多渠道引导家庭财务管理向长期投资和增加养老财富储备转变;另一方面,通过银行和保险公司开发的多样化中长期产品,将家族的“短期投机和快速盈利”资金引入资本市场或实体经济,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长期资金来源。
在西方,“养老”一直是家庭理财的最高目标。中国金融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正确引导家庭理财,尽快让老百姓从“囤积居奇”、“炒股”(短线投机)的极端理财模式转变为购买金融机构的长期理财产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特别是鼓励家庭购买个人养老产品,包括其他补充养老和补充医疗保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迎合家庭理财的大方向和大趋势。同时,这也是“去零售”a股市场的捷径和唯一途径。(中信经纬APP)
董登新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