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财经 > 商业 >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受捧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票龙头解析

0
时间:2017-08-09 16:12:34 来源:科联网
[导读]8月3日,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异军突起。深赤湾A(000022)、盐田港(000088)、东旭蓝天(000040)、珠海港(000507)均有不错表现。其中,涨

8月3日,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异军突起。深赤湾A(000022)、盐田港(000088)、东旭蓝天(000040)、珠海港(000507)均有不错表现。其中,涨幅超过7%的深赤湾A与珠海港俨然有成为龙头之势。

深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深赤湾A在8月3日获得一机构专用席位大举买入,该席位以1231.22万元位居买一位置。不过,著名游资席位华泰证券深圳益田路荣超商务中心趁机卖出1207.06万元。综合来看,主力资金净买入金额偏小,介入不是十分明显。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兴起,从消息面上看,主要源于国土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与环境图集》正式印刷。图集显示,该地区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此前,有消息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已于6月底上报国家相关部门,种种迹象表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地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各种消息汇聚之下,致使粤港澳大湾区主题投资卷土重来。

白云机场:T2航站楼商业招商梳理,坚定看好枢纽机场商业价值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姜明 日期:2017-06-27

白云机场T2 航站楼招商已陆续启动。

白云机场T2 航站楼计划于2018 年2 月投入运营,规划商业面积4.4 万㎡,包括二号航站楼及交通中心(GTC),首期计划招商面积约为3 万余㎡。白云机场自身规划完成服务、品牌、协同三大目标,力图实现体验优化、市场创新、价值导向、专业提升。

四层商业空间,围绕“云+”打造七大板块。

T2 航站楼四层共设置七大商业板块,围绕“云+”总体概念对七大商业板块命名,形成不同品牌主题,分别为一层路侧到达商业核心区——“云客来”、二层空侧混流商业核心区——“云遇见”、三层国内出发核心餐饮区——“云味道”、三层国内出发一线品牌区——“云天一线”、三层国际出发商业区——“云东方”、三层路侧商业与服务区——“云集市”、四层路侧餐饮集中区——“云上天街”。

餐饮面积最大,同步核心打造两大创新商业区。

白云机场T2 航站楼招商相关内容中,商业区面积最大的为餐饮区,2017年5 月8 日白云机场同时发布白云机场T2 航站楼餐饮(集成)、餐饮招商公告,分别包含6 个和14 个子包,面积分别为9022 ㎡和3673 ㎡,占商业区面积的29%。此外,白云机场此次招商七大板块中,将分别打造集品牌、文创、艺术(美术馆)、体验、餐饮为一体的有机商业生态的“云天一线”和集零售品牌、便利服务、休闲娱乐及体验为一体的综合零售商业服务区。“云集市”创新商业区。

部分招商结果已揭晓,免税及货币兑换项目回报高。

目前公开信息显示白云机场前后15 次招商中已经有3 个项目披露招商结果,其中货币兑换、商业(品牌零售)项目正在公示,从坪效来看,进境免税区、货币兑换区首年坪效达到惊人的25.44、26.82 万元/㎡·年,商业(品牌零售)首年坪效介于1.45 万元-2.74 万元/㎡·年之间。

投资建议。

白云机场包含出境免税在内的近三万平方米的机场商业区招商结果将于近期陆续揭晓,其中主要为餐饮及两大创新商业区——“云集市”及“云天一线”,而从已公布的三项招商结果来看,不同商业种类招商坪效差异巨大,差距达到十倍之上,因此现阶段较难具体量化其对上市公司整体的业绩贡献。我们维持枢纽机场的商业价值突出的观点,相比于商业区面积3 万平方米左右的T1 航站楼,T2 航站楼拥有更大的商业面积,且采用招商外包的模式将场地交付给专业化的外部经营团队运营,将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后续必将为上市公司带来丰厚的业绩回报,预计2017-2018 年EPS1.14 元、1.05 元,对应目标价PE16.8、18.2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商业招商不及预期。

深赤湾A:集装箱企稳散杂货超预期,大湾区建设迎新机遇

类别:公司研究 机构:联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牛永涛 日期:2017-06-14

事件

2017年5月,本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596.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3.8万TEU,比去年同期增长6.8%;散杂货吞吐量完成175.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1%。

2017年截至5月末,本公司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2924.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204.9万TEU,比去年同期增长1.6%;散杂货吞吐量累计完成969.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36.6%。截至2017年5月末,共有70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挂靠。

运营业绩:集装箱业务企稳,散杂货业务大增

分业务来看,公司主营业务为集装箱和散杂货的装卸服务,2016年两大业务营收占比达93.56%。

散杂货业务方面,1-5月散杂货吞吐量累计完成969.5万吨,同比高速增长36.6%。公司散杂货业务主要是粮饲及化肥业务,其中粮饲接卸总量占据珠三角区域主导地位、进口复合肥占全国约50%市场份额。

集装箱业务方面,1-5月集装箱吞吐量累计完成204.9万TEU,同比增长1.6%。集装箱吞吐量经历14、15年的下滑后,17年有望延续16年的增长态势。同时,公司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挂靠条数大幅增加。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维持在47条左右,4月提升至55条,5月末大幅提升至77条。挂靠班轮数量的增加为未来吞吐量增长奠定基础,预期集装箱吞吐量将继续提升。

2016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1.64%,位于行业第二。近五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2.12%,处于行业前三。2016年资产负债率为14.86%,近五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为27.74%,远低于近五年行业平均负债率为40.07%。盈利水平高,负债程度低,现金流充足。

行业趋势:全球贸易回暖港口吞吐量随呈现快速增长

受运力过剩和价格战影响,航运业运价长期远低于盈亏水平。伴随全球经济持续改善,我们认为集运与散运业最差的时刻已结束,复苏迹象也已经开始显现。5月欧洲至亚洲航线的集运价格上升至965美元/TEU,较去年同期增长55%。散运市场需求预计增长3%,而运力增长仅为1%。好望角型散货船的日租金已升至11000美元左右,为2016年初的三倍。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6.2万亿元,同比大幅上涨21.8%,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良好势头,总体呈现回暖的趋势。

全球集散运复苏与航运业整体回暖的背景下,2017年1-4月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为403661万吨,同比增长7.71%;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7289.75万吨,同比增长7.01%。2017年1-4月深圳港区港口货物吞吐量为7019万吨,同比增长7.14%,公司货物吞吐量占同期深圳港区港口货物吞吐量的33.16%,较2016年同期占比提高1.15个百分点;深圳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实现762.98万吨,同比增长1.71%,公司集装箱吞吐量占同期深圳港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21.11%。公司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增速高于深圳港区港口吞吐量增速,其中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速优于全国主要港口平均增速。受益国内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以及外贸对手国需求持续复苏,预期公司港口吞吐量将保持上升态势,实现快速增长。

政策催化:“粤港澳大湾区+前海自贸+一带一路”多重政策催化

首先,公司主营地处“大湾区”城市群的深圳和东莞,经营深圳赤湾港区6个集装箱泊位及7个散杂货泊位、妈湾港区3个集装箱泊位和东莞麻涌港区5个散杂货泊位。2017年适逢香港回归2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加速,将促进区域港口整合,公司有望受益粤港澳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带来港口通关政策的便利化和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其次,公司地处前海自贸区,在妈港湾区经营集装箱泊。4月,深圳前海蛇口自贸投资公司首次对外公布了其建设前海妈湾片区的规划:通过5-10年的建设,形成妈湾区域“百亿税收、千亿产值、万亿贸易结算规模”的综合效益,使其成为前海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枢纽和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引擎。公司在妈湾港区经营3个集装箱泊位。

最后,深圳又是国家级顶层战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港口,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公司在深圳赤湾港区的集装箱业务和散杂货业务,预期将实现稳步增长。叠加港口整合预期强烈,2017年公司业绩高增长可期。

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17~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亿元、7.0亿元、8.1亿元,EPS分别为1.00元、1.09元、1.26元,对应的P/E分别为27x、25x、22x。考虑到公司地位、地理优势和多重政策催化,预期公司核心集装箱和散杂货业务发展稳健,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港口吞吐量增速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全球贸易增长不及预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