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财经 > 商业 >

“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前实现三大目标 量子通信概念股龙头望爆发

0
时间:2017-08-11 11:07:59 来源:科联网
[导读]中国科学院10日凌晨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1年时间提前实现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学目标。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系列成果赢得巨大国际声

中国科学院10日凌晨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用1年时间提前实现了既定2年完成的科学目标。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系列成果赢得巨大国际声誉,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

中国“在量子通信研究领域保持着领跑优势”

去年8月16日,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瞄准量子领域最前沿的叁大科学目标: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

今年6月,我国已经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如今,“墨子号”叁大科学目标均圆满完成。中科院院长白春礼院士表示,中国“在量子通信研究领域保持着领跑优势。”这也标志着,我国率先向量子保密通信前进了一大步。

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是“墨子号”最新实现的科学目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彭承志团队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完成上述重要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据了解,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采用卫星发射量子信号、地面接收的方式,“墨子号”量子卫星过境时,与河北兴隆地面光学站建立光链路,通信距离为645公里至1200公里。卫星上量子诱骗态光源平均每秒发送4000万个信号光子,一次过轨对接实验可生成300千比特(kbit)的安全密钥,平均成码率可达1.1千比特/秒(kbps)。

潘建伟介绍,这些成果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以星地量子密钥分发为基础,将卫星作为可信中继,可以实现地球上任意两点的密钥共享,将量子密钥分发范围扩展到覆盖全球。

量子通信已在“京沪干线”实现应用

那么,量子通信什么时候可以投入应用呢?

其实,量子通信已经有了实际应用。我国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项目2013年正式立项,全长2000多公里,连接北京、济南、合肥、上海等地的城域量子通信网。2013年,山东省数十个省直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率先尝试量子加密通信,实现了语音电话、传真、文本通信和文件传输等量子保密传输业务。

量子通信在国防、军事、金融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有专家预测,量子通信技术可能在20至30年后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