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网加剧|工匠精神,慢节奏是电动汽车行业的商业逻辑
今天的电动汽车行业如火如荼,发展迅速。电动汽车行业正在经历数百万的销售、海外出口和跨境营销。然而,电动汽车归根结底是一个真正的制造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套“缓慢”的逻辑。即使强大的互联网“扰乱”了电动汽车行业,这种逻辑仍然没有过时。
1
制造业的传统慢销售
传统制造业基本上是一种产品。诚实从事生产加工,做B2B、B2C和B2B2B B2C交易,是传统制造业的基本支撑。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销售仍然依赖经销商。它们日复一日稳步销售。虽然电子商务平台现在也承担了一些销售责任,但它在产品信息的流通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并帮助工厂销售他们的声誉。
“与商品一起生活-购买”、“浏览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和“与商品一起社交平台-购买”都是互联网时代常见的销售模式。强大的互联网基因决定了这些模式非常快,从观察到下订单可能需要几秒钟。
但是电动汽车模型是“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这明显不同于当前流行的互联网模型,这也意味着电动汽车销售模型非常缓慢。
2
“慢”才是“匠心”所在
电动车是人们出行的工具,也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电动汽车使用场景和使用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但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电动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制造难度越来越大。
研发、制造、检验和营销的整个过程都非常“缓慢”,每一步都不能粗心大意,否则可能会导致血腥和严重的后果。
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新技术的研发也被主要制造商提上日程,比如“石墨烯电池”(graphene battery),它花了三年时间才成功开发出来。这一次对于互联网时代来说实在是太长了,但对于电动汽车行业甚至电池行业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3
产业互联网冷思考
近年来,电动汽车行业也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挡风板”。一群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制造商进来了,“工业互联网”项目变得枯燥无味。
几年后,恐怕这些威胁性的“表演者”仍然低估了工业互联网的难度。起初,喊出“颠覆”口号并杀死他们的企业都开始放慢速度,补课。人们发现,只有简单的逻辑“通过互联网匹配交易和去中介化”不能解决与传统产业扭曲相同的问题。
这组互联网“展示者”的最大优势是他们手中握有C终端,但这并没有给重工业的中上游带来根本性的结构变化。在所有看似“消费互联网”的项目背后,都有“工业互联网”的问题。
互联网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和流动思维,但它根本无法解决该行业长期存在的生产、制造、贸易和效率问题。这些问题是工业互联网应该完成的基本任务。
我们传统产业的核心不是缺乏互联网连接,更重要的是缺乏有序的整合。互联网的优势在于2C,但只有当它回到2B,它才能真正发挥更大的价值。
互联网上“没有中间人来赚取差价”这句话似乎唤醒了许多梦想家,但对许多传统行业来说,这只是一句口号,许多行业的中间人就是不能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进行收款、客户服务和售后服务。
在传统行业,欲速则不达是一条铁律,互联网进入传统行业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