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佛山市长朱伟:进一步引导中小企业拥抱工业互联网
1月11日。主题为“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2020年中国制造业论坛在佛山举行。
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朱伟在讲话中表示,他建议加大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政策,围绕关键产业的主要共性需求和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
数据显示佛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历史和现代交融在一起。佛山不仅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它作为一个美食、武术和陶瓷之都享有良好的声誉,同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体系是健全的,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制造业。机械设备、家电家具、陶瓷建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佛山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朱伟说,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佛山发展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据估计,佛山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万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在高基础上增长7%以上,工业经济将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朱伟表示,近年来,佛山积极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开创了政府和企业联合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新局面。在政府层面,市政府于2019年发布了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和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三年实施计划,并已兑现约3500万元人民币的“云平台服务券”。努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移动通信和宽带网络深度覆盖,建成2000个5G基站,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聚焦陶瓷建材、家具、家电等优势产业,选择30多个行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项目,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去云、去平台”。在企业层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佛山出现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目前,已有两个项目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为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六个项目被选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培育项目,27家佛山企业被选为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应资源库,美的厨电“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被选为全省首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这些企业实现了整个生产链的互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缩短了交货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同时,腾讯、华为、阿里云等科技巨头也落户佛山。腾讯工业互联网大湾基地和阿里云创新中心(佛山)落户南海区。华为集团、博智林机器人和顺德区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将为佛山数万家制造企业提供一站式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引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
朱伟表示,工业互联网作为数字浪潮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塑造佛山未来产业新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佛山高品质制造业发展的加速器。面对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汹涌浪潮,佛山将立足于庞大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和应用需求,聚焦企业“云”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共同需求,特别是准确破解中小企业“不愿转向”、“不敢转向”、“无法转向”、“无法转向”等问题,进一步引导广大中小企业拥抱产业互联网。 加快向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转型升级,实现工业互联网带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围绕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认识不足的问题,我们将充分发挥佛山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社会专业组织的力量,通过标杆企业的自我表现、现场体验和组织企业参与展会活动,将工业互联网开展成产业集群,普及工业互联网技术,加深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应用转型升级的认识。针对中小企业对工业互联网投资回收期长的担忧,我们将实施省级“云平台”奖励和补偿政策,重点关注中小企业在制造过程中的初步应用,实施云平台奖励和补偿,降低企业信息化一次性投资成本,逐步消除企业“云”的担忧,增强中小企业向云进军的意愿,提高向云进军的粘性。针对中小企业和供应商的供需不匹配,加快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应资源库建设,提高供应能力,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选择传统优势产业开展产业集群产业互联数字化转型试点,组织供应商联盟与集群企业进行精准对接,在试点集群建设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推动集群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升级,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和驱动效应,从而推动集群整体数字化转型。围绕中小企业转型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行业级平台等方式,带动中小企业合作伙伴“去云、去平台”。支持工业互联网提供商开发低成本、快速部署、易于操作的应用服务产品,准确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问题。围绕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着力深化产业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与金融机构资源的联系,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产业互联网项目的投融资力度,积极支持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形成产融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
最后,结合佛山近年的探索和实践,对政府如何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报告称,首先,建议加大对共同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业互联网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政策,重点关注智能传感器、云工业软件、网络通信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研究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支持科研项目,引导和支持平台企业加大数字研发投资。通过建设产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等手段,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资源整合,重点关注重点产业的重大共同需求和需求,开展产业互联网产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第二,建议大力深化“情报”一体化的应用。着力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完善和实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支持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鼓励合格大型企业建设数字化厂房和智能化工厂。要努力打破信息孤岛,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中小企业推进设备数字化改造,加强企业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跨领域生产设备和信息系统的互联、数据集成和共享,引导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转型升级。加强标准的开放性和协议的兼容性,加大对行业联盟组织、平台企业、技术服务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开发标准、实验验证和标准推广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掌握技术发展的话语权。第三,建议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资源保障。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支持高水平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快低延迟、高可靠性、宽覆盖的5G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满足工业互联网对高质量、大容量、连续采样数据的需求。要加大财政支持,不仅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还要研究设立专项资金和产业化资金,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完善金融支持政策,支持服务支持能力强、系统生态效益显著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银行信贷、债券发行和上市融资。加强人才支持,将引领产业互联网人才等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产业互联网相关学科的布局和建设,建立高水平的产业互联网智库,不断扩大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人才队伍。第四,建议注意创造健康安全的发展环境。应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安全的立法和管理,研究制定统一的公共云安全标准,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和安全保护要求,有效保护平台各方的合法权益。加强工业大数据的治理和使用,加快统一工业大数据管理和标准的研发,促进合理流动、权利确认、安全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