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在“城乡结合部”的一家网络公司工作
作者:风吹稻浪。标题图片来自:图片错误的想法。
12月的一个周末晚上,刚刚和朋友们聚在一起的谢广林,乘滴滴快车从北向南穿过钱塘江杭州西兴大桥,然后从坡道到达萧山区和滨江区分界线之一的凤庆大道北端。“风情大道”的两侧是完全不同的场景:西侧,滨江区摩天大楼群灯光璀璨,楼顶“安恒”、“海康威视”、“零跑汽车”等大字依稀可辨;东侧,灯光暗淡许多,一些在建楼盘的塔吊仍在繁忙运转。
载着谢广林的特快列车继续前行,左转进入昏暗的灯光一侧,路边是一座正在建设的混凝土高层建筑或有待开发的开放空间。4号和8号大楼建成后不久。博鳌路,快车进入蒂奇路,停在一个居民区门口。
谢广林租用了一个名为“费霞县”的住宅区,于2013年竣工。他上班的地方,在一路之隔的杭州湾信息港(以下简称信息端口)。
信息港已开放多年。拥有微医生、总部、阿里云、网易、HKUST迅飞分公司、浙江分公司和创业公司。
地铁2号线东侧信息港镇区域示意图(蓝色部分)。(根据规划图)
2019年春天,他加入了信息港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图上班方便,他租住在了公司对面——近到可以在被窝里使用企业微信打卡。
站在信息港高层的落地窗前,俯瞰正北的钱江世纪城。然而,在信息港和城市繁荣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白过渡区。北部缺乏商业设施的地铁站仍在建设中。附近有许多工厂或油菜田.
这片在城市三维地图“E都市”上无法显示的“空白区”,被谢广林和同事们戏称为“城乡结合部”。
01.0通勤成本的“假象”。
在杭州,一个经常被谈论但难以证明的过去是阿里巴巴也想选择萧山。
2008年,由于滨江公园空间有限,马云第一次想到滨江边的萧山。然而,当他向萧山索要50亩土地时,他被拒绝了,因为“要价”太高。
最后,马云选择了杭州西部偏远的余杭臧倩。2013年,阿里入驻余杭的西溪园区。阿里的“西进运动”,带动了未来科科技城乃至整个杭州城西的崛起。
阿里总部未能在萧山登陆,而是去了城西,而谢广林则从城西前往萧山。
来到信息港之前,谢广林在杭州西部未来的科技城海创园的一家大数据创业公司工作。海创公园位于文怡西路998号,十字路口斜对面是阿里总部。
与城市西部日益完整和繁忙的景象不同,信息港是“安静的”。一旦办公大楼在周末空了,附近社区的居民就在信息港的空地上散步、跳绳和散步。
若未出差或“进城”——指前往滨江或杭州主城区,谢广林每日的活动半径不超过1公里。起初,谢广林认同这样的说法:住在公司对面,上班步行就到,通勤成本为零。
01.0通勤成本的“假象”。
站在谢广林租用的费霞县阳台上。马路对面是信息港。最远的高层建筑群是钱江世纪城。
信息港周围还有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河南惠面、四川火锅、重庆烤鱼、伍兹面等餐馆,但他很少去这些地方吃饭。他一天三餐由信息港员工餐厅负责。红烧带鱼、蒜末和鸡块焖竹笋.
上班虽近,生活很远。
01.0通勤成本的“假象”。
不久,他注意到信息港职工食堂的食物非常单调、重复、一成不变。还有餐厅的音乐,“现在听到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它的条件是想到信息港食堂,而不是爱情。”谢广林对史茹说道。
“偶尔中午我会和同事出去吃饭。人们更喜欢开车去稍微远一点的萧山万向市或钱江世纪城。”谢广林表示,信息港附近也有宝龙广场,但规模太小,就餐选择有限。
信息端口底部的面馆。尽管商店里有浓烈的油和烟的味道,许多人中午仍然在这里用餐。
信息港有几公里
“美国代表团和哈罗自行车不是在这里放行,就是偶尔会看到一些,或者其他人非法骑出服务区。”谢广林笑道:
02。“游山玩水”的上班族
和上班方便方便相对应的,是其他成本的上升,比如饮食的单调,外出的交通成本。
萧山拥有大量的制造工厂,如万向集团、荣盛控股、大盛达包装等。萧山依靠发达的制造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杭州国内生产总值的“第一兄弟”。
2012年,萧山的国内生产总值曾一度占杭州的1/5,但到了2017年,这一比例已降至15.9%。
万向123位于萧山建设二路公园内。设有万向集团创始人秋官精神展厅。
然而,2018年萧山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被余杭超越,萧山自1995年以来首次登上“宝座”。杭州市正在向西发展,未来科技城和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规划将陆续推出。在这种背景下,萧山慢了半拍。
从2019年3月第三届万物生长大会发布的杭州独角兽名单可以看出互联网时代的缓慢发展。在30只独角兽和138只准独角兽中,萧山只有9家企业,包括微型医生和许多其他企业。相比之下,在隔壁的河边地区有多达38个。
错过阿里萧山,2013年11月15日,阿里西溪公园开业三个多月后,蒂奇路杭州湾信息港开业。萧山是杭州的制造业“一哥”。
谢广林感受到了“城乡结合部”的不便,但在其他每天都需要“穿越山川”的上班族眼中,这种想法多少有点因祸得福。
与谢广林不同,王新的家也在信息港工作,位于杭州市以西的仙林街。
早些时候,她不得不打车到地铁2号线的凤潭路站,离仙林最近的——约16公里。由于在城市西部的许多主要道路上正在修建地铁,并且广阔的西溪湿地被封锁,道路在高峰时段非常拥挤。
2019年6月下旬,地铁5号线开通后,王新选择乘坐电瓶车前往仙林以北约10公里、——公里外的梁木路站,前往萧山,耗时近1.5小时。她必须在早上8: 40或9: 10到达地铁2号线后搭乘通勤小公共汽车来建造3号站。
信息港区域原是一片工业区及农田。“腾笼换鸟”后,谢广林和其他的互联网从业者涌进了这片土地。
信息港距离最近的地铁二号站约3公里,但两地之间没有直达班车。上述两条直通车线路需要在另一条线路2上修建一个公交车站。
“去尖山?”在询问乘客时,通勤小巴司机习惯性地称地铁三号站的建设为“建三”。"公共汽车没有明显的标志,有时会上错车."王新说“每天通勤就将近3小时,留给睡觉的时间更短。我特别羡慕那些睡到8点多起床的人。”她说。
将为地铁2号线修建地铁3号站出口。右边的巴士是信息港通勤小巴,左边的巴士是小医生的员工通勤巴士。
有次她看见地铁口停着一辆公交车,上车后却被司机劝下了车,“原来是微医承包的通勤公交”。
不过,王鑫穿越整个杭州城上班并不是最远的,更有人每日从外市搭乘高铁而来。
工作日早上,刘青乘坐上午7: 42的高速列车,18分钟后到达杭州东站,然后换乘地铁和公交车到达信息港。由于高铁车票数量有限,他必须提前几天预订高铁车票。
如果你需要在公司加班,刘青将不得不提前把高铁车票重新安排到以后的时间。
03。不完整的生活“系统”:当工作和生活在“城乡结合部”时,世界就像一个茧屋。
除了谢广林,他的许多同事也住在附近,分布在费霞县、益铭花园、博鳌市等住宅区。
"偶尔在社区里遇到同事是正常的。我在工作中遇见了他,下班后住在一个住宅区。工作圈和生活圈高度重叠。虽然不用担心上下班,但生活空间已经因伪装而缩小了。”谢广林感慨道。
春天,油菜花盛开在信息港的东侧。
信息港附近一所驾校的同事告诉他,一个周末,坐在桑塔纳轿车里的四个学生中,一个来自微型医生,一个来自浙江省研究所
“我们就像从来没有离开过信息港。”谢广林认为。
周边地区有药店、理发店、小超市、按摩店和众多餐厅,远处有电影院、海底捞、永辉超市等。
但是,谢广林认为,严格地说,这些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活“系统”。
事实上,谢广林、王新等人工作的信息港只是杭州湾信息港的一期和二期。根据规划,整个信息港镇是一个庞大的项目,包括总部基地用地、中国智能家居谷、中国场景科技谷、互联网产业带、世界500强企业用地和总部经济用地。
根据2018年《萧山区数字经济发展四年双倍增行动计划(2019-2022年)》,信息港镇建设将于2022年基本完成。
在信息港,最初分布着大量的工厂,但现在许多已经被拆除或关闭。
在信息港小城镇规划区内的公交车站,信息港小城镇规划图、导航全景图和人才招聘广告随处可见。
信息港是个“魔幻”之地,传统制造业和新兴数字经济在此劈面相逢。
一方面,各种信息产业园区和建筑的建设如火如荼。另一方面,仍然有传统工业制造的痕迹。例如,施工路线沿线的娃哈哈童装厂已经停产,而施工路线沿线的运城制版公司仍在生产中。
例如,在密布的河流上,经常可以看到33,354条热力管道。它们被漆成绿色,并配有阀门。它们每隔几秒钟就有规律地“爆发”,并释放出一阵热气。
在第二条施工道路上,一家名为“浙江华越家具工业有限公司”的厂区已经被拆除,西侧的信息港六期楼房已接近完工,但旁边的公交车站保留了原名“华越家具”站。
被拆除的华月家具厂大楼和下一个信息港6期工程。
信息港最初为城市生活形成了一个小环境。然而,谢广林认为,这是不完整的,甚至有点统一。
"晚餐。一日三餐是可以解决的,而且还有便宜又贵的美食。但是当我仔细考虑的时候,我总觉得有一些缺点。”他说:“例如,老城小巷里独一无二的苍蝇餐馆和放满烟花的小餐馆就不是沙县小吃、兰州拉面、伍兹面或万州烤鱼了。”
在他看来,信息港的快速建设所形成的工作和生活区域缺少一些“灵魂”的东西,比如生命的气息和烟花,这些东西往往很难在一夜之间形成。或许,对于扑在工作上的人来说,倒是不错的创业热土——除了工作,没太多事情可干。
2020年元旦刚过,谢广林搬出了费霞县。地铁2号线搬到离杭州主城区更近的位置,就在社区门口。
“虽然上班稍远点,但起码‘进城’方便了。”他说。
(谢广林、王新和刘青在本文中是假名;所有照片由作者拍摄或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