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曾兴起过一种特殊的建筑群落——公司城(Company Town),企业主们便是这类聚居区的主人。他们为员工提供优质廉价的住房和完善的配套设施,但与此同时也会对其施之以家长式的管理。因此,Company Town 在美国商业史上一直毁誉参半。近来,硅谷又传出了 Facebook、谷歌和亚马逊等巨头要为员工造优质居住区的消息,这引发了不少媒体的担心:这些科技巨头会成为相应社区的“统领”吗?他们会对其中居民施以何种管理?会让家长制死灰复燃吗?
“我当程序员可不是为了糊口的!”
今年2 月底,一个年近40 、税前工资 16 万美元的推特工程师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就差没骂娘了。而他不过是硅谷屌丝集体照中的一个像素而已。
在硅谷,无论多丰厚的工资都会像冰块一样融化在炙热的高消费中。那些表面看上去优越的待遇就像黑暗花园中的一束光,吸引着无数小飞虫趋之若鹜,然后把这些小虫子都掐死在现实的黑洞中。
所以当某小青年一脸期待地在美版知乎“Quora”上询问“12万美金的年薪能在湾区过上何种生活”时,他收到了无数大叔扎心的爱抚,汇总成一句话就是:假使你有房无贷,这笔钱还够你享受青春;但假使没有这点前提条件,那么你可以和中国北上广的苦逼青年们拜把子了——难兄难弟嘛。
你看,焦点还是在房子上。
不是人人都有毅力蜗居在停车场里攒首付的,所以逃离成了睡里梦里都忘不了的主题。来看看下述数据:
去年九月,在线求职平台 Woo 数据显示,29% 的湾区科技员工正在找寻离开此地的工作机会,而该比例在2015年为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