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安装上摄像头,随时看到老人和孩子的活动情况,以便实时掌握家人的信息。这里面,有对长辈的关爱,有对子女的亲情,也有对科技提升生活品质的期盼。但是,绝不包含对隐私泄露的容忍!
“真的是懵了,那一瞬间我一身冷汗,然后是后怕,甚至怀疑家人每天都生活在别人的监视下。”
做销售工作多年的檀敏(化名)是一个“空中飞人”,经常出差的他因为放心不下年迈的母亲,所以早在一年多前就在母亲家中装了智能摄像头。除了平时周末去看望老人,一旦出差较长时间还可以通过摄像头了解母亲在家的情况,偶尔也可以通过摄像头的麦克风,和母亲聊聊天。
自从有了这个摄像头以后,在外出差的他变得安心了许多。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在一个很早之前就加入的微信群里看到一条广告。
“群里有人在发针孔摄像机、窃听器、智能摄像头监视IP的广告,但我发现广告里的一张配图,跟我妈家里摄像头拍的(画面)很相似。”心生狐疑的檀敏半信半疑的对比了一番之后,发现,那张图片的的确确来自母亲家中的摄像头。
他当即就加了那位发广告的群友试图问个究竟,然而对方却随即将他拉黑了。檀敏此时的惶恐,很难用言语来形容。
智能摄像头走进家庭早已经不是新闻,不少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都会安装上这个小管家一般的“电子眼”。然而就在智能摄像头市场需求急剧上升时,却有一波“灰产”也在蠢蠢欲动。
商家们做着智能摄像头的生意,他们做着破解智能摄像头的生意。檀敏身上发生的事情绝非个案,但是这背后究竟是怎样一团乱麻?
有痛点,智能摄像头市场需求不断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