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的一天,谷歌安卓部门的手机工程师们收到了来自小米公司的一封邮件,邮件当中提出了一个让他们难以理解的要求。
“我们即将发布一款屏幕分辨率为2040*1080的手机,希望能够通过谷歌的安卓兼容性测试(CTS),或者能够免测。”邮件中如此写道。
在此之前,安卓6.0版本的技术文档中,明确要求手机厂商制作的Android手机屏幕必须严格遵守16:9的比例,这也是当时市面上手机屏幕最常见的长宽比。一般来说,一块1080P的手机屏幕,分辨率应该是1920*1080。
换言之,小米这款即将发布的产品打破了常规的屏幕比例。
谷歌的工程师们对这个非常规的要求表现出了十分谨慎的态度。每一款安卓手机,都需要对应符合谷歌制定的兼容性定制文档(CDD),才能够通过测试,兼容上安卓系统。但小米这款产品的屏幕比例并不符合文档中规定的“屏幕比例要介于4比3和16比9之间”这一要求。
仔细思考后,谷歌方面回复称:“会对此进行内部讨论,但这款产品通过CTS测试的概率不大,不要抱太大希望。”
在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后,小米方面终于在2016年7月底迎来了回复,但却是“产品无法通过兼容性测试”的坏消息。这意味着,这款被命名为小米MIX的手机将很有可能在尚未问世之前就宣告夭折。
雷军懵了,这距离他预定的发布时间还只有两三个月月的时间。很快,他就在办公室与MIX的软硬件负责人开会,讨论是否要放弃这款产品。
经过讨论后,小米的工程师们还是希望最后努一把力。他们带着MIX的样机去到美国谷歌总部,向对方演示具体功能。经过和高层的商讨后,谷歌方面终于认可了小米的请求,并在后续的安卓7.0版本的兼容性定制文档中取消了关于屏幕比例的限制。
于是,当年10月25日,小米正式发布了这款全面屏手机。
事实上,小米MIX早在2014年就开始在内部立项研发,中间经历过无数波折。雷军几乎没有公开讲过他一定要把这款手机做出来的真实原因。但不少业内人士都感觉到,小米MIX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改变了外界对于手机设计的认知。
在接受界面新闻的采访时,一名小米员工表示,在MIX问世后,他接触供应商,发现屏幕的形态都在变化,演变得非常激进,“说它改变了手机的形态一点也不过分”。
到了2017年,这股风潮进一步开始沸腾。供应商的竞争不为人知,但手机厂商的动作却是放在台面的。从上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厂商争先恐后地宣布了它们在全面屏领域的产品布局计划,它们瞄准的是下半年的新品季。
“今年下半年的趋势就是全面屏。”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在5月份时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金立会从下半年开始会全面推出全面屏手机产品。”
也有不少厂商被迫卷入这股风潮之中。
一位来自深圳某手机厂商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公司本来并没有打算在这一波潮流中跟风,但还是不得已推出了全面屏产品。
“大家都在做,我们没理由不做。”他表示。
无论是主动加入还是被动加入,一场围绕着全面屏手机的混战,在2017年下半年已经全面打响。
今年9月11日,小米发布了MIX 2。这是小米的第二代全面屏手机。
和前一代的小米MIX相比,MIX 2在各个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优化,比如说机身底部缩短了12%,拍照和通话质量都有所提升等等。
此外,MIX 2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秋季新品中,第一款问世的全面屏手机。某种意义上,这也让小米在新浪潮中占据了一个先发位置。
在发布会上,雷军颇为自信,在经历了MIX研发的波折后,MIX 2在产品水平上得到了更好的控制。他也毫不讳言地表示:“10年前苹果定义了智能手机,10年后小米定义了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雷军如此自信的底气在于安卓手机和iPhone之间的差距正在变小。iPhone 7相比于iPhone 6几近无变化的外表已经引发了外界的指责。作为国内全面屏风潮的引发者,小米起码有理由在创新上表现出信心。
因此,在发布会的尾声,雷军也向苹果发起了“挑战”:“MIX 2作为全面屏,我们就看后天(13日)苹果怎么发布了。”
被雷军点名的苹果,在两天后也发布了自己的全面屏手机iPhone X。
作为iPhone问世10周年的特别版本,iPhone X背负着苹果公司希望在新一波技术浪潮中占取先机的使命。
苹果内部也有意突出iPhone X的超然地位。与iPhone X同时发布的,还有对标市面上其它旗舰机型的iPhone 8。然而无论从技术规格还是产品定位上来看,iPhone 8都要逊色于iPhone X。
一番你来我往后,小米和苹果合力打开了装满了全面屏手机的潘多拉盒子。在它们之后,包括vivo、努比亚、金立、华为、OPPO等品牌都陆续推出了全面屏手机。谁也不想错过这阵潮流,害怕被舆论淡忘。
其中最为激进的也许是金立。9月26日,金立发布了旗下的全面屏产品M7,但这并不是金立在下半年推出的唯一一款全面屏手机。“全系全面屏战略的意思在于,我们从999元往上的产品都会采用全面屏,”刘立荣在金立M7的发布会上表示。根据产品规划,金立会在11月底一口气发布8款手机,全部配上全面屏。
金立的千元级产品还停留在计划之中,华为系的产品却已经见世。10月11日,荣耀在西安发布了定价为1299元的全面屏手机畅玩7X。
这是主流手机厂商中第一家推出千元级手机的。加上定价为2399元的麦芒6以及Mate 10 Pro,华为已经先金立一步完成了全价位段全面屏手机的布局。
荣耀的这一举动,旨在将“薄利多销”的做法推到极致。荣耀总裁赵明就表示,畅玩7X的目标销量是1500万台。这是一个更为大规模的目标。
“把产品做到极致,然后把量做大,然后摊薄我们其他应有的成本,从而获得利润;当我们做到1500万台的时候,利润问题就解决了。”赵明说。
甚至有更小众的手机品牌已经将目光放到了千元以下的产品。9月20日,糖果手机推出了一款名为SOAP R11的全面屏手机,这款手机的售价为899元。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SOAP手机首席执行官倪春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个定价的目标在于迫使其他厂商降低价格,结束暴利。“全面屏不能让消费者全面拥有,就是耍流氓。”
尽管“全民全面屏”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产能却是这一波风潮中,手机厂商们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对于全面屏手机而言,最大的卖点莫过于屏幕。接踵而来的需求,对屏幕的供应商们提出了挑战。
在公开回应咨询时,绝大部分的手机厂商负责人都表示,旗下的高端全面屏手机所使用的基本都是三星的OLED屏幕。
“三星在屏幕上有着很多年的工艺积累,切割出来后,呈现的效果会比较领先。”一名手机行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解释。
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只要能够率先从三星处锁定屏幕的供应货源,手机厂商们就能在出货上占据优势。
在全面屏手机X20的发布会上,vivo X系列产品线经理韩伯啸就宣布,vivo X20的首批备货量高达350万台。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一些小众厂商一年的出货量。而根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的情况,这批存货已经在国庆期间就基本销售完毕。
“vivo和三星方面比较早地达成了合作关系,因此在这一点上占据了一定的先机。”一位接近vivo内部的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至于要推出8款全面屏手机的金立,也从三星处得到了充裕货源的保证。“为了保障全面屏手机的销售,金立已经准备了超过1000万片三星OLED屏幕。”刘立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