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拒绝收购报价,但博通绝对不会轻言放弃。这笔千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案,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毫不意外与恶意收购
高通董事会周一正式宣布拒绝博通高达105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高通董事会表示,这一报价明显低估了公司的价值。在半导体行业的移动、IOT、汽车、边缘计算和网络领域方面,没有哪家公司比高通更有布局优势。“我们相信自己有可能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继续在这些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实现增长,引领行业走向5G时代。”
意料之中,吃了闭门羹的博通CEO陈福阳(Hock Tan)却信心满满。“我们相信,博通的报价是高通股东所能见到最具吸引力、最体现价值的一个选择。他们的反应令我们感到鼓舞。博通依然十分倾向于与高通董事会及管理层进行积极互动。”
实际上,对高通董事会的拒绝态度,陈福阳早就心知肚明。上周1050亿美元的主动收购邀约,本来也不是给高通董事会看的,而是先投石问路,通过公开渠道争取高通股东的支持。据美国媒体报道,博通此前就已经就收购一事私下接洽了高通董事会,在遭到后者断然拒绝之后,博通才选择公开收购的方案。
资本运作高手陈福阳是怎么做的?他先在上上周五通过爆内幕的方式,在《华尔街日报》和彭博社等权威媒体放风,让这一新闻成为媒体报道焦点。在那个周末,全球主流财经和科技媒体都在爆炒双通合并的可能性和监管前景,试探市场的反应。上周一,博通正式报价高通,把皮球踢给了高通董事会,迫使后者公开回应。
上调报价和耐心等待
那么高通拒绝之后,博通还能怎么做?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上调报价。博通给高通的收购报价是每股70美元,其中包括60美元的现金和10美元的股票,对高通的估值是1050亿美元,较收购消息曝光之前的上上周四高通市值溢价27%。如果加上承接高通250亿美元的债务,这一收购的总规模将达到1300亿美元。
虽然高通两年前还市值高达1300亿美元,但随着智能手机行业竞争加剧,专利授权屡遭天价罚金,与苹果陷入专利诉讼混战,苹果直接拒绝支付每年数十亿美元的专利授权费,2017年的高通正处在近年来最困难的时期。受此影响,高通股价下滑到50多美元的水平,市值更是缩水到700多亿美元。显然,陈福阳正是看到高通的困境,才选择这个低点发起主动收购。
虽然在博通报价曝光之后,高通股价暴涨了13%,达到目前的66美元上方,如今市值已经再次回升到980亿美元,接近博通1050亿美元的报价。但如果博通放弃收购,高通基本面并没有得到改善,依然有可能跌回55美元的水平。最新消息是,在苹果拒绝支付专利授权费之后,来自中国的一家智能手机巨头也拒绝支付。这家公司很可能是华为。
如果在拒绝博通报价之后,高通市场状况和监管困境持续不能解决,股价随后继续跌回低位,那么在明年3月的高通股东大会上,董事会很可能会遭到股东的问责和弹劾,就如同当年雅虎股东对杨致远拒绝微软收购邀约群起而攻之,迫使杨致远最后辞职和告别公司。在那个时候,博通再次提出1050亿美元的报价,就有可能获得股东的支持,最终得以拿下高通。
董事会委托书之争
高通董事会共有10个席位,虽然此次他们一致拒绝博通报价,但这并不代表博通就没有机会。如果博通上调报价,举例说达到每股80美元,报价接近1200美元,溢价达到40%。那么高通董事会就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因为其中有三名董事被认为是变数,他们希望促使高通出现变化,提振股价,带来更多的价值。
作为一家老牌上市科技企业,高通的持股非常分散,机构股东持有着超过78%的股份,而且雅各布斯并没有像谷歌、Facebook创始人那样占据绝对投票权。高通的最大的几个股东全是机构投资者,黑石(BlackStone)、Vanguard、富达(FMR)、道富(State Street)、威灵顿(Wellinton Management),这五大股东总计持股达到了34.8%。
相比创始人在乎企业的长远目标,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更关心的是投资回报。而在这方面,博通CEO陈福阳的履历非常有吸引力,未来博通高通合体会有更多的投资回报。他不仅善于进行资本收购,更善于进行资产重组。在完成收购之后,陈福阳总会果断出售那些利润不高、业绩不佳的业务,专注于那些来自大客户的能够带来良好业绩的核心业务,削减成本提升利润,带来良好的投资回报。在他的治理下,安华高不断吞并比自己更大的竞争对手,股价也从四年前的30多美元一路飙升到目前的260多美元。
这意味着什么?委托书之争。博通会努力争取分化高通董事会,赢得几大机构股东的支持。高通会在每年3月的股东大会上选举董事,而董事提名截止时间是12月8日。这意味着,博通如果能在明年3月的高通股东大会之前争取到足够多的支持票,那么就有可能在高通董事会内占据多数力量,从而支持来自博通的收购要约。对一笔千亿美元级别的收购案来说,等待四个月并不是太漫长的时间。
为了监管或出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