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被大家开发出来。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环境污染,最大的担忧是机器人的优势大于人类,人类的工作岗位会不会被机器人所取代,由此带来全球化失业潮。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得包括金融分析师在内的职业都岌岌可危。2017年初日本保险公司对理赔部门裁员30%,原因是这些岗位被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取代。美国政府研究机构以及经济学家另一个深层次担忧是,机器人广泛使用后,不仅使得大批工人失去工作,而且带来分配关系恶化。
一些地区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试图采取措施应对。日前,欧洲议会就一部关于机器人的法律提案投票。提案包括向机器人征税等举措,旨在弥补机器人造成的失业等现象。而投票结果是,396票反对、123票赞成及85票弃权。
据台湾《联合报》2月20日报道,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表示,由于机器人日益取代人力,政府应征机器人税,一来暂时减缓自动化的进展速度,二来以此税收使用于重新培训人力。
盖茨接受网络杂志《Quartz》访谈时表示,政府应该征收与自动化相关的税。他说,一个年薪5万美元的工人要缴所得税、社会安全税等等,如果一部机器人取代这位工人,机器人应该比照纳税。
盖茨还表示,自动化带来生产力增加,由此可以产生更多税赋,对自动化征税,可以针对机器人取代人力效率而产生的获利,也可以直接针对机器人来征税。具体如何征收,可以讨论。
目前自动化扩展很快,加上企业界和制造业追求省能省工,人力渐失其用,预计未来20年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作,包括仓库工作、驾驭、清洁工等。盖茨指出,机器人税可以做不少好事和服务,例如老人与残障的照护,学校多用小班制,以及特殊儿童教育,这些工作非常需要从事者的同理心和理解力、领悟力,由真人来做当然远胜机器人。把被机器人取代的人力导入这些就业,是企业界不为或不能的事,这应该是政府扮演的角色。
对此,税法专家认为,虽然在现行法律和社会发展条件下,征收机器人税还不具备可操作性,但是从逻辑角度出发,机器人税并非天方夜谭,也并非毫无依据,可以进行探讨和研究。
未来机器人广泛使用后带来的各个方面冲击都需要继续观察。用中国一句话讲:“车到山前必有路”,用西方一句话说:“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开启一扇窗”。今天对机器人带来的恐惧只是预想出来的。如果根据想象而出台遏制机器人发展的措施,阻碍了创新,那将得不偿失,会犯下历史性错误,英国的红旗法案悲剧必将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