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共享单车双寡头ofo和摩拜相继完成了7亿美元和6亿美元的E轮融资,共享单车行业下半场的竞争也宣告开始,双方都为拿下“行业第一”的宝座展开了激烈争夺。从近期艾瑞、极光数据、questmobile等多家第三方数据机构公布的报告显示,ofo在用户规模、用户增速、市场渗透率、用户使用次数等核心数据方面均已全面远甩摩拜,高居共享单车行业第一。
知名第三方数据机构易观最新发布的《2017年6月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ofo月度活跃用户增至4073.5万,稳居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第一;摩拜月度活跃用户增至3548.6万排名第二,相比较之下,ofo的月度活跃用户远超摩拜达524.9万之多,摩拜只能屈居ofo之下。同时,6月ofo活跃用户覆盖率为51.9%,排名行业第一位;摩拜单车活跃用户覆盖率为45.2%,排名行业第二,相较于5月下跌近14%;酷骑单车的活跃用户覆盖率为4.6%,超越永安行,排名第三。
另外,在活跃用户增长速度方面,ofo更是大幅度领先于摩拜。易观6月数据显示,ofo月度活跃用户的环比增长率为19.35%;摩拜月度活跃用户的环比增长率为11.91%。对比之下,ofo活跃用户数的环比增长率领先摩拜超62%,是摩拜的1.6倍之多。
综上可见,ofo在活跃用户规模、整体增速方面已高居行业第一,成为共享单车行业活跃用户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粘性最强的平台。反观摩拜,却在几项核心数据指标方面大幅下跌。一涨一降的强烈反差,不免让人感叹摩拜或在“两强争霸”中已渐渐显露颓势。
众所周知,摩拜单车因城市投放较早,在共享单车发展之初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从今年年初开始,ofo依托于更加迅猛的用户增速,ofo实现了对摩拜的强势反超,一举登顶共享单车行业第一,且在5月以来继续不断巩固自己的领先优势。这与其供应链优势,不断革新产品体验,品质内外兼修、大力提升智能化应用和强化团队力量密不可分。
ofo秉承“只连接单车不生产单车”的理念,与凤凰、富士达、飞鸽等知名自行车企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建立了明显的供应链优势,占据共享单车行业70%产能,使其能够迅速扩大产能,投放更多的车辆惠及用户。单是今年以来,除主打车型外,ofo还投放了公主车、肌肉车等一系列新颖车型,还联合小黄人推出了“大眼车”,多款轻便的车型为广大用户带来了多种多样的骑行体验。
反观摩拜,首先,重资产模式、造车成本高,严重限制了投放速度和单车数量;其次,车型比较单一,且车身重骑行费力等“硬伤”一直为用户所诟病,尽管新推的“风清扬”系列在车重这一块有所改善,但体验并有太大提升,而且数量仍显不足。
此外,ofo率先牵手中国电信、华为共同研发了全球首款共享单车NB-IoT “物联网智能锁”,目前已全面商用,让ofo实现了全面领先的智能化升级,向“物联网”时代跨出了重要一步。同时,NB-IoT “物联网智能锁”的全面应用,与车型的不断推陈出新相结合,也让ofo小黄车的用户体验大大增强,进而大幅提升了用户黏性和品牌忠诚度。据Questmobile5月数据显示,ofo与摩拜的共有用户正在呈现逐渐向ofo转化的局面,或正是源于二者在用户粘性的此消彼长。
可见,无论是在“外功”还是“内功”方面,ofo均已为自己打造了坚固的壁垒,在拥有强大的资本支持、更强战斗力的团队、更先进的应用场景技术、以及更大产能优势等基础上,ofo早已奠定了遥遥领先优势,已经很难被撼动。这样的情况下,共享单车两强争霸的局面正逐渐转变为ofo的“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