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多,共享单车战事焦灼。步入2017年下半年,这场持续已久的市场争夺战逐渐尘埃落定,共享单车格局趋于明朗化。根据近期多方数据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5月以来,ofo各项数据已远远甩开其他对手,稳居行业第一。反观摩拜6月份的一些核心数据还出现下滑迹象,落后于ofo的差距正越来越大。
据知名第三方数据机构易观最新发布的《2017年6月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ofo的6月新增用户数为1584.4万,居行业第一。相比之下,摩拜的新增用户数为1312.0万,少于ofo272.4万,排名第二。
除了新增用户方面领跑行业外,在用户留存率上ofo依旧表现不俗。上述易观6月数据显示,ofo、摩拜单车分别以57.2%、46.1%、36.4%占据中国共享单车APP活跃用户次月留存率的前三名。ofo用户留存率以高于摩拜单车11.1个百分点稳居行业首位,已经连续10个月领先摩拜单车。此外,摩拜单车用户留存率较5月下跌近10%。
在ofo、摩拜单车接连宣布获得巨额E轮融资,悟空单车、3Vbike相继退出的行业激烈竞争背景下,共享单车市场的洗牌效应逐渐蔓延,ofo和摩拜单车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分化。能否开拓新用户、进而留下新用户,并将他们顺利转化为忠实用户,成为衡量共享单车能否在竞争中存活并做大做强的重要标准。
从新增用户和用户留存率来看,摩拜已明显落后于ofo,凸显后劲不足。尤其是在用户留存率方面,摩拜单车出现近10%的大幅下滑,侧面反映出近期摩拜用户忠实度不高、品牌认可度下滑等事实,与ofo呈此消彼长之势。
“连接单车,但不生产单车”,凭借这种开放平台战略,ofo有效连接凤凰、飞鸽、富士达等国内品牌自行车厂商,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借此,ofo已经占据共享单车行业70%供应链产能,拥有业内遥遥领先的供应链优势。这使得ofo开城速度、增加单车投放量方面一马当先,为满足更多新增用户的骑行需求提供了充足力量。
在提升用户骑行体验方面,今年以来,ofo小黄车的车型不断推陈出新,投放了公主车、肌肉车、ofo Curve与小黄人大眼车等一系列车型,为广大用户带来了多种多样的骑行体验,也贡献了更多的骑行乐趣,更让ofo小黄车所代表的年轻活力、青春靓丽、时尚新潮的品牌形象日趋深入人心,大幅提升了品牌黏性。
此外,在智能化技术升级层面,ofo也走在了行业前列。ofo与中国电信、华为共同研发的新一代基于物联网NB-IoT技术的智能共享单车解决方案已正式率先全面商用,打造的新款ofo小黄车智能锁也已通过全新研发的物联网技术提供服务,使单车骑行体验空前增强。
反观摩拜,首先因重资产、自己造车的发展模式限制了发展速度,且自己生产的初代单车因骑行体验不佳而饱受用户诟病。尽管摩拜近期推出“风轻扬”希望改进骑行体验,但笨重体验并未有效解决,另一方面相对单调的功能诉求也不像ofo系列车型那样可以带来多样化的兴趣体验,在用户偏好与用户黏性养成方面双双落于下风。
由此,综合资本实力、供应链、车型体验、品牌营销等一系列综合实力的对比,无论是数据表现,还是街头表现上,ofo都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领先优势。且从当前趋势来看,ofo正凭借更快、更稳定的增速持续扩大与竞争者们的领先差距,牢牢坐稳行业榜首,其共享单车第一品牌效应正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