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以SSD固态硬盘为代表,包括固态硬盘、内存条、优盘甚至闪存卡在内的整个内存行业,开始缓慢涨价。进入2017年后,涨价的势头并没有停止,整个存储行业反而掀起了新一轮的大幅涨价潮。
2015年~2016年上半年,120G/240G的SSD价格一度降至299元/399元,而512G的SSD也有不少低至599元。不过,好景不长,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SSD的价格出现全面上调,涨幅超过市场预期。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线下走访十多家销售商家以及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固态硬盘等存储产品大幅涨价的原因是供需失衡。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此轮涨价背后并非完全由市场供需决定,也不排除部分NAND Flash供应商有意为之的可能。
从供应端看,目前全球范围内从事NAND闪存颗粒的厂商有很多,但能够有市场定价能力的只有六家,他们分别是三星(Samsung)、东芝(Toshiba)、英特尔(Intel)、海力士(SKhynix)、美光(Micron)和闪迪(SanDisk),这些企业很多在中国有生产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大部分闪存市场。
从行业看,今年三星、东芝、美光、海力士等主要的内存大厂都没有增产计划,而是进行制程转换,目的是将主要产能从2D NAND制程转向生产3D NAND。2017年,三星新工厂Fab 17和Fab 18都将投入V-NAND生产,3D技术也将向64层提升。
中国闪存市场China Flash Market预计三星V-NAND生产比重在2017年一季度可达到45%,二季度将达到50%以上,在3D NAND爆发元年将有很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英特尔在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试产32层3D NAND,预计2017年中期转至64层量产;而2016年美光32层3D NAND MLC版本单Die容量32GB,TLC版本容量48GB,是目前除原厂品牌之外,市场3D SSD的主要货源之一,在3D NAND技术上,美光选择了跨过48层NAND闪存,计划在2017年直接量产64层 NAND颗粒;海力士自然也不例外,2017年海力士计划提升至72层3D NAND量产,公司将在一季度推出样品,并于二季度开始小批量生产,从堆叠层数来看,已经赶上甚至反超竞争对手。
虽然各个厂商都力图提高制程,但在切换的过程中,3D NAND量产严重不足,良率过低,而2D NAND产能也在下滑,这种局面造成全年内存都面临缺货的状况,供不应求也导致内存价格一路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