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通信/计算 > 资讯 >

一颗芯片算尽天下!天脑!中国把人工智能提高到寰宇,赞

0
时间:2018-04-19 10:21:55 来源:粟衡文化
[导读] 以天基智能命名的“天智一号”是一颗以软件为主的卫星,主要载荷为能耗低、计算能力强的小型云计算平台,来执行空中应用程序,其载荷还包括搭载有经过加固的4部国产智能

以天基智能命名的“天智一号”是一颗以软件为主的卫星,主要载荷为能耗低、计算能力强的小型云计算平台,来执行空中应用程序,其载荷还包括搭载有经过加固的4部国产智能手机。也就是说计算机“大脑”上太空了!

4月9日,央视发布消息,中国第一颗软件定义卫星“天智一号”预计于下半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发射升空。

“天智一号”侧重于提供集成通用软件的平台化解决方案,开发适合不同卫星平台的航天软件,并推出“航天应用商店”,以丰富空间生态应用,让用户有更多选择。“天智”即天基智能,“天智一号”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搭载了一个小型的云计算平台。卫星项目牵头单位之一的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联盟秘书长赵军锁在日前召开的软件定义卫星高峰论坛上介绍,云计算平台可将获取数据在“天端”进行计算,“它还可以调用其他计算节点,根据任务需求合理配置计算节点,进行智能计算”。“人工智能时代,对地观测卫星要长一个‘大脑’。如果建成了“天脑”,卫星数据的应用将可能在手机上接收和操作,到时卫星数据将成为大众唾手可得的数据。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可以手机上使用来自于太空的APP服务吗?

社交数据、棋谱、诗歌、病历……和它们比起来,有一种数据会将人工智能的高度拉升至寰宇,那就是卫星采集获得的数据。

现在的卫星系统存在系统孤立、信息分离、服务滞后的问题。反应迟滞之外,效能不高也是当下卫星系统的普遍情况。 举个例子,当我们的海军在非洲巡逻遇到海盗时,卫星拍到图像,但它过境到中国上空要花几个小时,再下载数据到地面站,等地面站处理数据发到海军时,海盗的船已经走了。卫星在天上飞来飞去,效能其实并不高,每天大约10分钟时段内采集到的数据是地面需要的。此外,我国现有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各成体系,每个卫星只担负一类功能。天基智能有啥意义?地球空间信息海量数据的获取、智慧空间数据处理与挖掘、地球空间数据驱动应用。数据的处理将从“地”转移到“天”。“卫星上的相机和智能处理系统就能将所有的影像快速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并驱动相应的应用。该系统能够处理星地协同数据,进行跨越天际的大数据挖掘、计算和判断,而且能够实现不超过分钟级别延时的实时“智能”。“通过软件或是在地面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在轨实时执行一些智能任务,例如智能目标检测识别、智能云判读、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姿态控制等。”赵军锁说,这是全新的尝试,虽然距离成熟的“天脑”还差得远,但它是通过商业化的模式,推动传统卫星向智能卫星转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