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建设普惠金融体系,不但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还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并规避欺诈行为和化解金融风险。
据善林金融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金融素养属于中等水平,而中小企业业主和广大农户的金融素养相对较低。目前市场上多数金融工具面向的服务群体是高净值客户,而忽略了低净值群体。可是,普惠金融旨在向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服务。
但无论是高净值客户,还是低净值群体,都需要具备一定的金融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所以,向低净值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金融消费者教育专项活动,帮助其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很有必要。
随着互联网应用普及和推广,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金融机构应该正确引导低净值客户使用贷款,帮助和支持他们创业,解决他们的实际难题,并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服务性和满意度。另外,金融机构还应该向低净值客户普及金融产品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完善征信体系,健全信用管理机制。
金融服务覆盖率逐年提升,基础金融服务已覆盖到绝大多数乡村,发展普惠金融未来将成为破解中小企业业主和广大农户融资贵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善林金融发现,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在城乡间和区域间具有一定的不平衡特征,多数低净值客户对贷款知识、投资知识和保险知识较为薄弱,整体金融知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善林金融提醒广大低净值群体,金融素养包括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态度、行为和技能,良好的金融素养可有助于消费者做出适当的金融决策,降低系统性行为偏差,提高金融市场参与度并降低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