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乐福制造“新鲜”
products |胡晓大企业集团
author |刘冉
topic map | picture bug idea
在新的一年里,新鲜零售的第一个小变化悄然发生。
1月1日,合肥第一家家乐福——友谊生鲜开业,取代家乐福原有的自营生鲜区,在超市销售鲜肉、水产品、果蔬等常见生鲜产品。据接口新闻报道,一品新鲜与家乐福的合作形式是合资模式,家乐福收取现金并获得一定的扣分,而一品新鲜负责具体操作。
怡平生鲜与家乐福的合作成为商场“外包”生鲜领域的第一个例子。近年来,新鲜社区商店和新鲜电子商务商店的存在,不同于大卖场,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但现在新鲜食品已经“回归”到大卖场。
生鲜“回归超市
益平生鲜(Yipin Fresh Food),去年从腾讯获得2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是一款诞生于合肥的社区生鲜,与同样始于合肥的生鲜传奇一道,被认为是社区生鲜成长最快的区域玩家。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生鲜产品线下门店已覆盖16个城市,2019年有800多家自有门店,而2019年门店计划为1000家。
据《商业观察报》报道,益平生鲜创始人姜剑飞表示,合作主要是尝试生鲜领域的合作,包括供应链和运营。目前,这两家企业之间的合作只在合肥进行测试,没有国家合作计划。
但如果这一举措在未来被大量复制,它将成为友谊产品和新鲜食品的新的扩张渠道:家乐福超市无疑已经拥有无需进一步验证的门店(截至2019年3月,家乐福中国在全国拥有约3000万会员,拥有210家大型超市和24家便利店)、客户群和流量。区域玩家在全国的扩张开始有了新的路径。
家乐福也在寻找更多的可能性,而像益平新鲜这样的新鲜球员正在做出新的尝试。
随着中国大卖场和传统超市的衰落,尤其是外国零售在过去20年中失去了绝对优势,家乐福等超市已经意识到中国消费者的结构和习惯发生了质的变化,多年的电子商务平台教育和各种本土模式的兴起正在推动用户对消费体验的追求。
新鲜的电子商务业务更糟糕。近年来,生鲜电商等各种崛起的小业态,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卖场消费者带吸引走。
当然,家乐福也在寻求自身层面的突破,比如开设一些新的概念店。去年3月,家乐福在华南的首家新概念时尚店——勒马街(Le Marché)在深圳开业,专注于智能零售,以新鲜、餐饮、进口和有机产品为主要类别。然而,如何更好地利用和改造家乐福在200多家大卖场的资源,是家乐福自身和苏宁关注的焦点。家乐福放弃了新鲜食品,把它留给了友谊新鲜食品的“经营者”,这显然是转型的一部分。
怡保生鲜与家乐福合作的第一步背后,是越来越多商场“店内商店”和商场所谓“专业化经营”的背景。
“店中购物”拯救超市?
“店内购物”对许多商店来说是新的,但它一直存在于苏宁的基因中。
苏宁与大卖场的合作主要是以家用电器和3C数码领域的“店内”形式进行的。例如,自2018年年中以来,大润发选择委托苏宁从中国内地所有门店“寄售”3C电器,效果显著。根据高辛零售2018年财务报告,截至2018年底,转型店铺家电部门的业绩实现了正增长。
去年9月底,苏宁完成家乐福中国股权结算的第二天,上海的31家苏宁门店也在家乐福开设了——家家乐福门店,为苏宁只销售苏宁家用电器和数字3C产品开辟了单独的空间。公共信息显示,苏宁和家乐福店内主要使用大数据评估,根据消费者在周边辐射范围内的需求选择产品,消费者也可以购买他们没有在线的产品
基于店到店的模式,友谊生鲜的体验肯定比店好。此外,生鲜食品具有供应链难、损失高、毛利低的特点。超市一直很难成为盈利企业。与其他种类相比,新鲜食物的主要功能是排水。
但是联商网仍然有数据显示,根据对几家国外超市的跟踪调查,生鲜经营面积已经达到30% ~ 50%以上,销售贡献率已经达到20% ~ 50%,毛利的直接贡献率一般已经达到25% ~ 50%以上。
因此,即使新鲜食物很难做,它也是商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益平生鲜的优势在于“垂直供应链”。从蔬菜种植养殖供应端到运输到柜台的整个过程都是由一品生鲜本身完成的,即果蔬生鲜批发和零售的一体化自我管理。目的是从多个环节释放更多的利润空间,帮助加强对供应链资源和系统的把握。
做租赁、联营,似乎是传统卖场的另一个出路。当然,双方的系统能否真正实现互通和共生取决于后续成员的开放、供应链的交接以及合作细节的深度。
新年伊始,新旧两种曾经不可调和的形式走到了一起。老虎味将继续关注下面的故事有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