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国内两家互联网电视品牌乐视和小米就开始上调旗下电视产品的价格,要知道,“涨价”在家电行业一直是相当谨慎的字眼,很多商家尽管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困境,但是也不敢宣布涨价。那么乐视和小米到底涨价了没有呢?
从昨天凌晨开始,一直以腰斩同行价格作为重要卖点的乐视超级电视上调了销售价格,事实上,就在去年11月份,乐视已经对旗下40英寸、50英寸、55英寸超级电视部分机型上调了价格。当时对40英寸、43英寸、50英寸、55英寸电视每台上调100元,65英寸机型每台上调300元。这意味着仅仅三个月内,乐视电视已经第二次上调价格,两次调价的理由都是“上游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元器件采购成本上涨”。
其实不仅乐视,另一家互联网品牌小米今年以来已经分三次对旗下电视上调价格——其中小米分别对3S系列的48英寸和55英寸累计涨价600元和500元,其中48英寸电视价格涨幅高达30%,其余尺寸涨幅也超过了5%;小米电视3S系列60英寸和65英寸影院版分别上涨300元和700元,上调至4799元和6699元。
“内容补贴硬件”策略收缩
在昨天乐视宣布再度上调部分电视产品价格的同时,主营乐视电视业务的乐视致新总裁梁军还宣布,将调整乐视会员购买超级电视的优惠政策:即由原来的每加购1年超级影视会员,可享受300元硬件价格补贴,直至硬件全部免费。
梁军表示,这项政策也将在3月底停止。从4月1日开始,购买超级影视会员最高只享受300元的硬件补贴,购买超级体育会员也最高只能享受400元的硬件价格补贴。
其实无论乐视还是小米,当初都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内容“粘”住用户,通过用户不断的延续会员费来实现赢利,因此在硬件上亏本销售也能保证“先赔后赚”。这个赢利模式看上去确实行得通。也比较符合“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思维,因此负利销售模式一度成为乐视希望颠覆传统彩电企业的杀手锏。
但从目前来看,花了低于成本的价格买了乐视电视的用户,究竟会不会一直缴纳会员费,乐视的资金是否能撑到这些会员年复一年缴费直至补足电视机成本?目前看来,这种补贴额度的缩水应该显示出负利销售模式不能无限推广下去。
互联网品牌大多利润微薄
“尤其这些互联网电视品牌都以低价格冲击市场,本身的利润微乎其微甚至亏本销售,直接造成了对成本变化缺乏抵抗力。”这位人士进而表示,其实目前原材料成本的变化还不算最厉害的,像传统彩电企业去年遇到的那种汇率大幅波动,这些企业恐怕早就触礁了!
除了彩电,近期一些手机品牌也纷纷涨价,而涨价品牌或者是规模较小的品牌,或者是靠低价格冲击市场的品牌。他们涨价的理由也都是上游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其实,要说原材料成本的变化,最大的应该是空调的成本,但是目前并没有一家空调企业涨价,有业内人士表示,面临成本涨价问题,传统的商家往往会选择推出新产品来疏解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