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技术难题
将这种水银一般的雕塑效果挪到手机上,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几乎所有人都喜欢金属的这种光洁的质感。但放在手机这种日常消费产品上,面对的是耐磨性,抗刮花,散热性能等实际问题。
铝合金加工在电子行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工艺,但铝合金抛光是无法达到镜面亮度的,即便能达到,也会因为质地较软而迅速磨花;金属质地更硬的不锈钢是个不错选择,但它也同样有问题、沉重。
不锈钢抛光并不难(iPod是其中典型),对手机这种随时拿在手里的东西来说,如何在保留不锈钢镜面质感,又要有比较轻的机身,则是技术和实用的平衡。
3 华为的解决方案
先来说下行业内两种类似效果的镜面板手机实现方式:
亮银色索尼XZP采用是菲林贴膜的技术。菲林膜是一种塑料透明薄膜上涂满感光乳剂形成的贴膜,在玻璃面板上贴上一层菲林膜,就可以做出镜面的效果;小米6的工艺更难,它背部是曲面玻璃,贴膜工艺很难贴得平整,所以它采用的是PVD电镀,通过将数以亿计的纳米级铟金属微粒在真空环境下附着在玻璃表面,然后形成镜面的独特效果。
华为日本研究所的王强作为代表来回答了华为采用的方式:金属复合+CMP(化学机械)抛光工艺。
我们常见的金属管其实大多数复合工艺产品
在行业内,双金属复合并不是新鲜的工艺。传统的双金属符合主要有冷轧复合、热扎复合和爆炸复合三类。大多数通过高压或者高温,让两种金属之间结合起来。这种金属复合并不是将两种技术熔炼在一起、或者粘合在一起。而是通过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扩散形成有效的结合。但是这种传统工序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会产生比较强的材料内应力。这会导致一块金属板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变形明显。
华为日本研发团队开发出了新的表面活性工艺,在真空环境中,利用亚离子将金属表面的附着力,软化物质等物种进行软化处理,让金属在常温低压环境下进行复合,这是目前业内内应力最小的一种工艺。
从参数上看,传统的复合工艺需要1.5毫米的原材料才能得到最后1毫米的复合材料(可以简单理解为将两块金属板压在一起),但是华为日本研发团队开发出的新工艺只需要1.02-1.05毫米就可以。这意味着,两种金属复合前后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这样内应力可以变得非常小,可以在常温环境下进行。
王强说:这个工艺是华为研发出来,非常有领先优势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