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互联网+ >

双鸭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优势转化为现代农业

0
时间:2020-01-16 11:02:00 来源:秦巴娱乐
[导读]【重振雄风再出发·龙江这一年】双鸭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优势变现代农业|龙江|双鸭山|农业

原标题:双鸭山: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势

东北网1月15日讯(记者约翰·杨,李明路,杨军)近年来,双鸭山市作为传统农业城市,以振兴农村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农业科技贡献率和综合机械化率稳步位居全国前列,农业组织化程度、规模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居全国前列。

2019年,双鸭山将深入实施“地下储粮、科技储粮”战略,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连续16年丰收”,贡献全省9%的粮食和6%的耕地,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市土地规模达到1147万亩。增加了10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096个家庭农场。农产品对外销售额和贸易量分别增长78.4%和94.2%。加快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三负”高标准示范区624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区745万亩。新建11个“网络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11个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继续优化种植养殖结构,杂粮、杂豆、中草药分别扩大到24.7万亩和12.2万亩,食用菌扩大到7687万袋。推广“玉鹅养殖模式”,饲养大雁90万只,比上年增长2.5倍。宝卿大白板、饶河东北黑蜂等11个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产品畅销全国。通心粉、冷泥、富硒米、宝清红豆、太保胡萝卜等绿色有机食品被放在北方、上、广、深发达城市普通百姓的餐桌上。“大粮仓”正在成为“绿色粮仓”、“绿色菜园”和“绿色厨房”。友谊农场被誉为“世界第一农场”,是国家现代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标杆。

2019年,双鸭山市将实行粮食安全行政长官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围绕“六个重点”,科学调整“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粮食产量稳定在136亿斤以上。大棚蔬菜和食用菌规模分别扩大到11000亩和1亿袋。积极发展中草药种植,面积增加到13万亩;建立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富硒、富硒“四证”,建设生态高标准农田29万亩,实施农业“三减”627万亩,建设绿色有机食品基地747万亩。以“两头牛一猪”为重点,生猪饲养量达到67万头以上,山东省益生菌养猪工程已经建成。推广“玉鹅养殖模式”,饲养100多万只鹅,促进鹅深加工产业发展。通过农超对接、网上营销、集团定制等新模式,探索一线城市高端消费市场,将双鸭山打造成“粤港澳台湾绿色有机食品供应基地”品牌,实现“好种植、好生产、好销售”农副产品销售增长10%以上。推进123个产业深度融合,重点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和新型商业实体,推进农业与加工、物流、电子商务、旅游、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左右。加强农村发展新势头,扩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商业实体规模,新增6个省级恶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