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司法和行政改革稳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接近大众。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法治的基础、服务和保障工作。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实践探索,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电话和网络三大平台建设。目前,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工作室和村(居)民法律顾问已基本实现全覆盖。12348热线覆盖城乡,大多数省份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服务。中国的法律服务网络不断增加新的功能。国家法律服务电子地图使大众能够在指尖找到方便。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和高质量法律服务的需求。
公共法律服务制度日趋完善
可以看到你抬起头,举起双手,扫描你的代码。今天,公共法律服务接近大众。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法律服务机构85.3万个,法律服务人员420万人。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109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7000多个。物理平台的普及已经基本实现。中国法律服务网络功能不断完善,12348条服务热线覆盖全国。65万个村庄(住宅)配备了法律顾问,覆盖率为99.9%。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号文件,明确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平等、包容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出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信号。
这两个办公室《意见》是公共法律服务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这标志着公共法律服务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和全面改善的新的历史阶段。各地区的公共法律服务实践不断创新。
京津冀促进“通五郎”公共法律服务协调发展;上海、江苏、浙江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优质发展。云南省使用“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来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效率,全国各县、村共有1200多台智能机器人。湖北武汉在“公民之家”设立了公证、法律援助、律师咨询和司法行政审批服务窗口,进一步方便公众咨询。江苏江阴为市民推出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打造“一门进来,多窗口服务,一站式解决”的公共法律服务升级版……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和村庄,“一窗多事”成为新常态。
湖南借鉴“淘宝”模式,将湖南法律服务网络打造成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的湖南品牌;江西将在“江西服务交流”中设立16个公共法律服务机构,为“掌部和指尖部”服务;云南已经设立了palm 12348微信公众号,这样人们就可以在不出门的情况下获得各种方便专业的法律服务.
全国法律服务网访问量累计13亿次
可以看到你抬起头,举起双手,扫描你的代码。今天,公共法律服务接近大众。
广东省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运营中心每天都会出现类似的繁忙景象,这是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缩影。通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处理法律事务和解决纠纷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工作站在内容和形式上提供越来越多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服务效果持续不断
截至目前,中国法律服务网和省级法律服务网共访问量13亿人次,注册公众600多万人,咨询800多万人,网上处理171多万人,免费发布法律意见书100多万份,节约法律咨询费近5亿元(按每份意见书500元计算),用户满意度达到97%。中国的法律服务网络已经成为人民的免费法律顾问,有效提高了人民在法制建设领域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民守法和普法工作扎实推进
“冬天的暖流!”一位私营企业家评论说,来自33,354,1500多家律师事务所的数万名律师,以及派驻私营企业进行法律咨询的公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支持私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不仅在浙江,而且在司法部的部署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律师为私营企业服务的特别公益活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特点。我们如何才能满足新时期人们多样化的法律服务需求?
司法部有关官员表示,各地都在大力推进全民守法和普法工作。以领导干部和青年为重点,深入开展宪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执法”责任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建设活动,努力为全面法治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调解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司法部有关官员告诉记者,目前,人民调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重点行业和专业领域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目前,全国有70多万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专业人民调解组织4万个,全国人民调解员330万人,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37万人。全国人民调解组织每年调解900多万起冲突和纠纷,成功率超过96%。人民调解的领域已经从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损害赔偿等传统的冲突和纠纷扩大。到医疗、道路交通、劳动争议、财产、环保、消费、旅游、金融、保险、互联网、知识产权等行业和专业领域,为人民提供更广泛的优质法律服务。
资料来源:司法部
编辑:牛永江临潼
长
按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