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斗智能创造者预测四大趋势首次发布时空智能生态报告
今日《北斗智造者报告(2019)》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北斗智能创造者项目的组织者何谦编写,旨在向外界揭示时空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展示了北斗智能创造者作为行业核心开发者的面貌。在全景扫描下,开发人员对时空智能技术与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基础设施相结合的热情向我们展示了新技术推动新经济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时空智能产业四大发展趋势
1、基础设施地位凸显,跨界研发融合加速
时空智能技术属于中国数字智能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层技术,其重要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接受。目前,时空智能技术正与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一起发展。它在交通、物流、能源、可穿戴、公共安全、农业、医疗保健、旅游等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双核驱动”,各行业应用加速孵化
目前,以各类车辆为主要载体的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管理场景是时空智能技术最集中的应用领域。与此同时,智能穿戴、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领域对时空智能技术的应用需求也随之出现。
3、市场真实需求旺盛,终端短板亟待解决
行业应用需求持续强劲,但终端产品层面的短板阻碍了时空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北斗三号系统的完成以及芯片、板和天线硬件的迭代升级将有助于解决终端短板问题,促进时空智能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加速着陆。
4、技术融合呼唤跨区域资源优配:东部产业优势对接西部人才储备
时空智能技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东部的一、二线发达城市,而“北斗直召”的学生群体则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拥有相对丰富的时空智能技术人才储备。跨区域资源适应需要西部——名人才,结合东部的产业优势。
人群特质:”东城青年“+技术大咖+西部学霸
北斗智钊从地理分布、职业和专业维度展示了三个非常明显的身份标签:东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中小企业的科技巨头,中西部地区高校导航电子专业的学生。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斗直召”主要来自东部的一、二线城市,其中北京、天津、河北、长三角、珠三角占65%。
从年龄的角度来看,“北斗七星”很年轻,72%的人都在35岁以下。其中,42%的人年龄在18-25岁,30%的人年龄在26-35岁。
从专业角度来看,62%的“北斗七星”是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38%是大学生。
商业从业者群体中,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比例最高(有10-99名员工)。他们基本上有60%的“北斗直招”是各自企业的中流砥柱,——名“北斗直招”是首席技术官、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40%是基层技术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他们的专业是导航和硬件电子。这正是工业生态中急需“补充”的终端能力。来自中西部地区的新鲜技术血液,加上北方、上海、广州和深圳的软件开发和资本优势,将加速时空产业的发展。
最热门应用: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可穿戴
1、智慧交通“以车为本”,构建立体化系统
北斗智能建筑商主要从事解决方案开发和终端制造,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中40%是解决方案供应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第一届北斗智能创造者竞赛中,参与者还提交了72%的解决方案和仅14%的最终产品。
以上两个数据都证实了应用方对高精度服务的强烈需求,而终端供应能力不足,这意味着终端产业生态的巨大商业潜力。
现状:
智能交通,汽车是主体。在首届北斗制造商大赛中,参赛团队提交了各种车辆终端和解决方案,包括电动自行车、公交车、无人服务车、农业机械车、特种车辆(现金车、医疗物流车、警车等)。)。同时,无人机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工具也吸引了许多开发者。
机会:城市交通车辆是智能交通行业解决方案的主要应用和发展载体,反映了当前城市对精细交通管理的需求,而高精度时空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车辆时空数据能力,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2、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有了新玩法,需求井喷目前,智能交通的应用和发展越来越关注车辆本身。智能交通是一个包括道路、道路设施和管理平台的综合系统。后者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现状:
机会:可穿戴设备市场可分为三个子市场。首先,它是一个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要用户群体、以安全性为目标的智能手表和其他设备的知名市场。其次,它是为游戏玩家设计的高精度LBS游戏设备。第三,企事业单位员工对安全帽和手镯的需求很大。化工厂、建筑工地、森林巡查、野外搜救等现场。
3、政务提效需求驱动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可穿戴设备拥有大量室内场景,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技术的整合将为该市场带来突破性的发展机遇。
现状:
机会:智能城市政府服务仍是主要应用方向,但时空智能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城市场景,如能源、社区、医院、景点等。
终端产品开发者聚焦车载设备精确时空基准能力对城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智能城市布局最广泛的国家。400多个城市被纳入住房和建设部的智慧城市试点。同时,智能城市更包容终端和应用解决方案,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来拓展时空智能技术的应用。
现状:
终端产品开发主要集中在车载终端,占65%。
问题:目前,终端产品高度集中在车载领域。
”北斗智造者“的四大技术预言如何推动非机载终端产品的发展,以承载各领域广泛存在的应用解决方案,将是着陆空时智能技术应用的关键点。
1、高精度时空技术的普及是大势所趋
2、满足三大条件,才能实现技术普及
68%的“北斗智能制造商”认为高精度定位将会普及到大多数场景,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3、5G与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合价值最高
完成配套终端产品、跨境技术的整合,降低服务价格,实现时空智能技术的全面普及。其中,支持芯片模块等终端的开发是技术普及的首要条件,而较低的服务价格和5G、人工智能等支持技术也至关重要。
4、技术应用应首选智慧交通、智能可穿戴产品、智慧物流市场
大多数“北斗智能建设者”认为5G和人工智能是最值得他们技术整合的领域,30%的人认为室内定位技术也非常重要。
010-59000
Most“北斗智能建设者”认为智能交通、智能可穿戴产品和智能物流三个领域是他们优先发展高精度定位市场应用的领域。这表明,在他们看来,这三个子市场的渗透难度小,市场价值大,开发的性价比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