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星巴克发布Q1财务报告时,我们能看到什么“技术因素”?
[全球网络技术报道记者陈波]星巴克,一家近年来表现平平的咖啡巨头,终于在2018年夏天掀起了一场“热潮”,并重返资本市场的视野。根据数据,该公司股价在过去18个月飙升了78%,在52周内上涨了45%。
今年1月28日,星巴克将发布其Q1 2020年财务报告。据国外媒体报道,星巴克正在投资新技术,以提高长期运营效率。那么,我们期望在新的财务结果中看到什么样的技术投入?
不断更新的硬件设备
对于星巴克来说,马斯特纳咖啡机是常规配置。这台高度自动化的咖啡机一次研磨咖啡豆,可以同时端上三杯浓咖啡。自2008年推出以来,它已经成为美国星巴克咖啡店的标准。
星巴克也在海外市场的商店中使用了这种设备,并计划在2020年底前完成商店设备的升级。对星巴克来说,这是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事件。据国外媒体报道,该设备将效率提高50%,从而缩短消费者煮咖啡的等待时间。同时,这些机器配备了内置物联网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连接到星巴克的支持中心。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在第四季度的电话会议上说,“通过这些设备,我们可以看到每杯浓缩咖啡的质量。同时,当有一台机器需要报告损坏或维护时,我们也可以立即采取行动来提高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目前,内置在咖啡机中的物联网传感器将把店铺数据发回星巴克的“深度酿造”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将根据每个星巴克店铺的实时数据从多个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系统从库存订单、广告计划、个性化饮料推荐、设备维护等方面给出数据建议。
约翰逊说:“深度酿造”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星巴克将寻求建立世界级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客户。“深度酿造”将从数据中提供分析和预测,并能在机器需要维护或折旧之前给出预警,从而简化我们的流程。
据了解,配备马斯特瑞娜咖啡机的店铺将获得“深度酿造”的人工智能能力,这是传统店铺无法比拟的。Mastrena咖啡机和“深度酿造”将从小方面提高商店的效率,这些效率的提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明显。
这不是短期策略。从长远来看,它将促进高效和可持续的商业发展。一些美国金融服务机构希望从Q1的金融报告中了解更多关于设备和人工智能及其在全球市场的发展。
中国市场的在线服务
2019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开设了600多家店铺,共有4000多家店铺。随着中国消费者对移动设备的日益偏好,星巴克正在积极推动数字战略的发展,以尽快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Johnson说:“随着商店的不断扩张,我们也在探索新的零售模式。包括我们7月份在北京开业的店铺,我们正在努力通过外卖服务、无缝集成的物联网系统、移动支付体验和在线订购系统来改善消费者体验。我们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已经推进了一年,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到本财年结束时,我们已经在100个城市的3000家门店增加了外卖订单数量,超过了我们的目标。”
据了解,移动订单是星巴克第四季度增长最快的业务,占其业务量的10%。这包括在中国推出季度“咖啡快餐”订购系统,该系统已经占订单量的3%。在中国市场寻求更多移动订单也成为星巴克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劲的竞争对手
星巴克的技术投资对整体业务有影响,这可以从财务报告中看出。随着星巴克股价的回升,我们似乎应该关注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变化。
2018年9月,星巴克宣布与阿里巴巴达成新的零售战略合作:双方的会员系统将全面开放,消费者可以在淘宝、天猫、支付宝、饿面条、鲍克瑟和星巴克自己的应用程序中的任何一个中访问“星巴克的新零售智能商店”,享受同样的权利和服务。与此同时,星巴克将依靠其饥饿配送系统提供在线配送服务。星巴克还将与鲍克瑟马一起打造第一个品牌送货厨房“明星厨房”。
星巴克的数字化进程开始加速。
从中国市场的角度来看,星巴克已经培育中国咖啡消费市场20年了。然而,在截至2018年7月1日的第13个财年的第三季度,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下降了2%,相比之下,第二季度同店销售额上升了4%,降幅显著。这种情况仅在2019年第三季度有所改善:2019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星巴克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6%,美国同店销售额增长7%,中国同店销售额增长6%,为三年来最高。
约翰逊将此归因于三个因素:“我们的两个关键长期增长市场,——,美国和中国,表现非常好。这种强劲的表现是由三个关键因素驱动的:增强的客户体验、相关的新饮料创新以及数字客户关系的加速扩展。“
星巴克没有面对简单的中国竞争对手。除了最近抢占咖啡市场的茶饮料之外,咖啡领域也有强大的竞争对手。
瑞星咖啡,由前神州高档汽车集团首席运营官钱智亚创立,以互联网思维从咖啡品牌中脱颖而出,被视为星巴克的强大竞争对手。路透社曾报道,快速上涨的瑞星咖啡可能成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噩梦。钱植雅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抓住消费者是他的首要目标:“对我们来说,我们现在关注的是用户的数量,不管他们是否认识我们,也不管我们能否占据市场份额,只要他们能回到我们身边。”
与星巴克相比,拉辛咖啡的“互联网基因”更加明显。瑞星咖啡本质上是利用互联网的运作模式,通过大规模的线下门店分销和高强度补贴,快速进入市场,获得大量客户。更重要的是,在保证咖啡质量的前提下,拉辛咖啡(Racine Coffee)提供方便的外卖服务,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瑞星咖啡的成功也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流动性和便利性已经成为中国消费者的偏好。星巴克需要做出改变。传统的咖啡店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全球来看,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如何数字化商店数据以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是星巴克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欧洲监控国际的数据,中国人平均每年只喝三杯咖啡,而美国人平均每年喝363杯咖啡。然而,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似乎会增加。根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的报告,2015年中国咖啡消费将达到700亿元左右,中国咖啡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万亿元规模。
也许,我们可以从星巴克即将发布的财务报告中找到它的技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