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联网6月16日讯 最近,层出不穷的无人机“黑飞”事件,在不断忽视基准规则、触及危险边缘的情况下,也极有可能逼迫政府对该行业拦腰斩击。
虽然如今电子竞技正在展现着厚积薄发的市场潜力,但是对于一个存续了十余年之久、最初发展阶段就呈现出席卷游戏领域的行业来讲,这个时间终究是晚了许多。尤其相比美、韩等国家,我国的电子竞技产业已经错过了太多机会。这一切大概主要源于大众舆论甚至是政府对该行业的长久偏见,致使其一再地削弱电子竞技的核心力量,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李晓峰等职业竞技人和庞大的用户基数支撑,我国的电子竞技早就被扼杀于明令禁止和狭隘认知中。
2003年对电子竞技来讲可以说是一个最佳开端,因为在那年国家体育总局宣布电子竞技是中国正式开展的第99项体育项目,得到官方认可的前提下,电子竞技本该进入黄金时期。可是仅时隔一年,广电总局就对电脑游戏节目做出全国范围的禁制令,禁止所有的国有电视台播出任何关于网络游戏类游戏节目的通知。这则禁令在当时电视媒体占主流的时代,几乎是断绝了电子竞技的最重要的宣传形式,由此我国的整个电子竞技行业陷入了萧条期,只能依托俱乐部和职业人进行自由发展,直到2014年政府看到第三产业中电子竞技的爆发力,才着手重新扶植和整合产业。
如果说政策风险压制了电子竞技的蓬勃发展,那么它现在同样威胁着无人机行业在国内的起步。这固然是无人机违规飞行隐藏安全隐患的缘故,但把行业管理细则的漏洞和飞手自身素质所产生的消极后果,完全让一个正处于上升阶段的行业来承担,实在不是明智之举。相比较而言,同样面临政府监管的压力,电子竞技能够在经历十年冷却期之后重换生机,无人机行业及其衍生的商业竞技在没有野蛮专断的一纸禁令前提下,也有可能伴随着相关管理规定的完善得到适当的发掘。
这主要是因为两者都具备着一个行业的核心力量,就是基于爱好所形成的庞大用户群体。电子竞技附属于网络游戏产业,而我国不断攀升的网民就是其发展的最佳温床,从这庞大的用户基数中产生的玩家一部分发展为职业选手,绝大多数被职业联赛吸引成为优秀选手的粉丝,这种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的关系有着较强的行业黏性,也是投资厂商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