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世界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品牌,比如在微博兴起之初崛起的杜蕾斯,比如近年来兴盛的故宫淘宝和海尔。
以被称之为80万官微总教头的海尔为例,其在2016年讲段子、撩妹纸、翻牌粉丝,帮粉丝表白,用尽一切手段来卖萌。但和其他品牌用尽一切办法讨好粉丝不同,它总是在打出尖锐批评的时候,往往要自黑一下,这样避免刺激性太强。
尽管它的粉丝到2017年初,也其实只有74万。
比如今年2月16日,它就发出了一个微博“这年头连空调都有自清洁技术了,为什么我喜欢的明星还是污污污……”,然后呼吁粉丝们@那些最“污”的明星。
这一颇为娱乐化的植入,加上发动粉丝来吸引明星参与话题的手法,算是当下自媒体们惯用的路数,而其本质则是微博兴起之初常见的“约架营销”的进化,只是让参与感更强烈。
但这依然是在进行一场耍猴式的营销,表面上海尔调动了大量的粉丝和各色官微参与到话题之中,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强大曝光,而且暗含了产品特征植入,但对于用户来说,参与感中,海尔的品牌并没有被感触到,大多只是来看一下娱乐明星来参与耍宝的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