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用户开始使用摩拜,关于摩拜车身太重、骑行太费力的吐槽也是不绝于耳。最初,摩拜经典版车型重量达27KG,相比其他平台车型重量平均高出70%,用户表示骑行太费力尤其是上坡,女性用户更是叫苦不迭。摩拜之后推出Lite、风轻扬车型将车身重量分别降到18KG、20KG,但仍比行业车型平均重量高出近15%-25%。
这不免让有些网友戏称摩拜为“健身车”。此前有位健康专家也公开在知乎上表示,长期骑行摩拜这种笨重的“健身车”,会造成膝盖半月板的损伤,呼吁用户避免过长时间使用。
摩拜车身重、骑行费力也让不少用户的使用意愿下降,在炎热的夏天这一现象则更为明显。知名第三方机构艾瑞6月数据显示,摩拜的用户月度用户总使用次数环比下跌超31%。同时,摩拜单个用户日均使用次数也出现较大下滑,较5月下跌了近30%。不仅如此,摩拜用户留存率在6月也环比下降了10%。
一位上海的共享单车用户表示,“夏天本来就很热,摩拜骑起来又很重,骑一会就一身汗浑身黏黏糊糊的非常难受,所以会选择更好骑的车或者打车出行。”
摩拜之所以车身较重,最初是为了防止车辆损坏,而采用的汽车化式设计,即生产制造全铝制车身、轴传动、五幅轮毂、实心胎的非标准化产品,比传统自行车外形更亮丽、独特,最初也凭此吸引了大批用户。不过,这种设计理念让摩拜车辆损坏率较低的同时,也因为过度式设计使得车身重量、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一直高居不下。
摩拜是共享单车行业的两大巨头之一,有着大规模的用户和车辆。但随着各共享单车平台在城市区域车辆密度的不断提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有车可骑,基础的A点到B点的出行需求已经被满足,导致更多用户开始寻求更好的、更轻便的骑行体验,这也是摩拜用户使用意愿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前,也有第三方研究机构的共享单车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用户选择单车品牌的主要考虑因素已经开始倾向于骑行轻便。
行业资深人士认为,摩拜用户粘性下跌除天气热、车重难骑外,还因为摩拜资产模式过重且自己造车,产能有限且过于依赖资本,使得自身车辆投放规模达到临界点之后就很难再上去。摩拜不投放新车,新增用户增长就变得迟缓,新增速度不敌原有用户流失速度,导致整体出现了负增长。若摩拜不改变自身产品运营逻辑,用户或将进一步流失。
“最近两月他们在这附近放的车,骑的人很少,有的车座上都落了灰,之前骑的人还挺多的。”一位北京朝阳区的道路停车收费管理人员,对摩拜夏天使用率下降也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