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共享单车开启下半场大战以来,ofo与摩拜头部两强的竞争焦点也在发生转移,在继续加速全球化布局的基础上,也不断在提升用户黏性方面持续深耕。开疆扩土重要,巩固根据地更重要,因为用户黏性的多少直接关乎着共享单车未来的盈利预期。衡量用户黏性大小最直观的数据便是用户的使用频次,从近期多家数据机构推出的最新数据来看,ofo在用户使用频次、日均使用总量等方面已经远远甩掉摩拜,牢牢坐稳共享单车第一位置。从趋势上看,ofo领先优势一路猛增,截至7月用户黏性数据指标已是摩拜的2倍有余。
知名权威第三方调研机构艾瑞咨询7月最新4周(7月3日-7月30日)的周度数据显示,ofo用户7月周度日均使用总次数为5461.23万,排名第一;摩拜用户7月周度日均使用总次数为2571.33万,排名第二。对比来看,摩拜7月每周的日均使用总次数均不足ofo的一半,ofo用户使用更加高频。
艾瑞7月数据还显示,ofo周度人均总使用次数为12.81次,排名第一;摩拜周度人均总使用次数为5.87次,排名第二。相比之下,ofo每周的人均周度总使用次数皆为摩拜的2倍多,摩拜均不到ofo的一半。此外,ofo周度日人均使用次数为6.31次,稳居第一;摩拜周度日人均使用次数为3.02次,排名第二,ofo的周度日人均使用次数领先摩拜达108%。
从上述两组数据的对比不难看出,ofo在日均使用次数、单个用户周总使用次数、单个用户日均使用次数等核心数据均以压倒性的优势领先于摩拜。目前共享单车主战场仅剩ofo与摩拜两强之争,第二梯队数据指标甚至不及两强十分之一,对市场及用户影响已可忽略不计。那么从ofo和摩拜的用户使用频率数据对比来看,ofo是摩拜的2倍多,也就意味着ofo的用户使用率占据市场三分之二以上,也就是说街头被骑行的每10辆共享单车中,就有7辆小黄车。可见,ofo无论实在绝对数据指标还是用户选择倾向上,都已远甩竞争对手高居行业第一位,ofo在共享单车行业的第一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分析指出,共享单车行业已经形成ofo、摩拜的双寡头格局,在双方活跃用户规模没有形成巨大差距的情况下,ofo在用户黏性方面远超摩拜,这与ofo更轻便的骑行体验、供应链产能优势、以及更富亲和力的品牌形象紧密相关。
秉承“只连接单车,不生产单车”的理念,ofo与凤凰、飞鸽、富士达等老牌民族品牌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供应链产能达到行业70%以上,为加速开疆扩土提供了最有力支持。与此同时,依托几大品牌成熟的单车研发技术,使ofo在车型方面也是不断推陈出新,包括公主车、肌肉车、大眼车等多款车型都为用户带来了更富乐趣的骑行体验,每天都有新鲜感的骑行也让用户黏性不断提升。
ofo在品牌形象上的建设上更是棋高一着。ofo4月份签下了鹿晗作为其品牌的代言人,市场拉力迅速增强,并为ofo品牌奠定了阳光、活力、亲和的品牌形象。此外,ofo还推出了很多事件营销的活动,比如联合环球影业做小黄人的大眼车,配合电影的宣发,也取得了“火爆全国”的效果,也促进ofo的品牌形象进一步烙印在广大用户心理。如今在广大用户心中,小黄车已经成为了共享单车的代名词。
值得一提的是,由ofo原创的无桩共享单车,还被生活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们评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这种便捷、绿色、健康的骑行方式受到了全球用户的认可,甚至这些外国朋友还非常希望能把小黄车“打包”带回自己的祖国。而外国朋友的这一想法其实也在逐步实现着。8月1日,ofo进入泰国市场;8月3日,ofo宣布进入马来西亚,ofo最新宣布将进入日本市场,至此ofo已经进入海外8个国家,预计年底将进入20个国家。
显然,ofo向全球的输出,这不仅是输出了一种“中国式科技创新”模式,可以让广大国外用户享受中国式创新带来的便利生活,而且ofo捆绑凤凰、飞鸽、富士达等民族品牌一同走向国外,更能让广大国外用户强烈感受到“中国智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