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阻止小行星等天体撞击地球只在科幻小说中出现过,其中的策略包括用核武器攻击小行星、用激光使小行星气化,或者发射一台太空“牵引机”将小行星脱离原先轨迹,还有通过航天器的撞击使其改变方向。
但是,首先,我们需要能发现这些威胁。天体物理学家根据大小对可能撞击地球的天体进行了分类,其直径从几毫米到10千米不等。大约6500万年前,正是一颗直径10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导致了非鸟恐龙的灭绝。
每天都有许多很小的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它们燃烧之后往往形成美丽的流星。最大规模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大约每1亿年发生一次,而下一次撞击很可能就是人类文明的终结。但是,撞击会在何时发生呢?
截至目前,科学家已经列出了超过90%“导致恐龙灭绝”级别的小行星,并确定其中没有一颗会立即带来威胁。科学家更担心的如何找到数以百万计大小在15到140米范围内的小行星。1908年6月30日,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河附近,一颗直径40米的小行星在撞向地面时爆炸,这也是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撞击事件,这一天后来也被定为国际小行星日。
在通古斯大爆炸中,超过2000平方公里——比大伦敦地区面积还大——内大约8000万棵树被夷为平地。据估计,像通古斯大爆炸这样规模的事件大约每300年发生一次。
欧洲空间局空间处境认知(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SSA)计划的项目负责人、小行星研究者尼古拉斯·博布林斯基(Nicolas Bobrinsky)说:“想象一下,这样规模的小行星落到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比如巴黎或德国,那将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浩劫。”
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关注一颗直径约230米的小行星——441987 (2010 NY65)。根据分析,这颗发现于2010年7月的小行星虽然正不断接近地球(直到2022年达到最近距离),但并不会对地球造成实质威胁。